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王小文 《湖南教育》2005,(18):35-35
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饶杰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1937年生干广东潮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学研究室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三维教学在语文学科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以寻得语文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革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5.
6.
在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总算为语文的性质找到了一个两全的归属。仔细探究一下,我们发现,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为中学生的阅读“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具体要求(小学不少于145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高中不少于150万字。)这个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有近60%以上的中学生未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读书速度,毋庸置疑,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著名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主持的快速高效阅读实验课题,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几十万名学生参加了这项课题的实验,深受其益。“快…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应运而生改变了过去人为地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割裂成"工具性、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几大块的做法,并作了深刻而准确的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新课标提出的新的开放观念--"课堂开放",为语文课堂走出极度功利,走向更多唯美的可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对语文的水平和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谈论语文素养的话题已成热门。关于这个话题,很多同仁已发表了很多深刻的见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它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和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阅读及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文化生活中,各类信息充斥众多媒体和书籍,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现象甚嚣尘上。翻看报纸杂志或观看电视屏幕上的广告,满眼的是“疗效独特,功能卓著”;外出旅游时随处可见“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洞”;浏览求职者自我介绍材料时,常常会造成这样的幻觉,此人是百年一遇的人才;聆听别人陈述自己学术成果时,满耳听到的是“世界一流”、“填补空白”,“零的突破”……。面对纷繁复杂信息,人们只有具备拨云见日的批判眼光和能力,才能透过华丽的辞藻看清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教育》2002,(5):12-14
  相似文献   

12.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让我们看看《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特别看重“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既是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最终目标。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蔡永青 《现代语文》2006,(5):103-104
应该说,我国古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既有众多文人墨客的经典作品和感悟心得供我们借鉴,也有《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系统的理论总结给我们指导。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文教学却丢弃了宝贵的遗产,也逐渐丧失了其固有的规律而误入歧途。今天,借助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语文课程标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作文教学进行了矫正。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时代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建国至今,我国曾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修改,虽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有所改动,但仅仅是在语文层面上的改革,都没有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而当今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眼,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创新型语文课程的建设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况且所谓"人文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西方的"人本"到我国古代的"民本"等无所不包.因此,研究、探析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就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进行辩证发凡,管窥蠡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引发着一场教育的全面革新,它要求我们急切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身兼工具性与人文性重任的语文教学被推上了最前沿。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智慧(包括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拥有健康良好的的性格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特征),即是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凸现“人”的  相似文献   

19.
走进新课程 ,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全新的感受。课堂上我们关注的是人 ,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不再有繁琐的、理性的、枯燥的分析 ,有的是精彩的、感人的、个性化的人文景观。走进新课程 ,我们创设出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走进新课程 ,我们注重实践 ,注重过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是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课程。一年来 ,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积累新课程的教改经验。我感受到 ,走进新课程 ,进行语文新课程实验 ,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