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八九十年代倍受瞩目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从女性这一边缘视角入手,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我们拟从“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号、形象分类及其共性等三个方面对王安忆作品塑造的都市边缘人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微 《职大学报》2005,(3):40-44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素有"多产多奖"作家之称.她所提供的一系列关于移民 /旅居生活的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异域生活的真实画卷.本文试以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严歌苓域外小说中的边缘书写及其所表现的移民者的边缘处境.并试图透过人物形象描写的表层透视作者内心对人性内涵的关注及其华文写作的深层意义既是对自己的边缘身份进行某种确认,也是作者反抗中心与主流、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文学视野中开辟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广泛的中外文学联系中耕耘自己的创作园地,这是路遥的作家意识中最具有自觉性、激励性的心理因素。由此,他与我国古典文学、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精神联系。他对古代文学的一些叙事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当代置换;他对新文学一些代表作家的积极师承,使他融入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他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经历了从自慰走向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师法走向自我的过程。从中外文学的广泛联系中,路遥显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一,在世界性文学联系中寻找自我;二,崇尚文学巨匠,师法其上,追攀大家;三,挚爱并坚持开放的现实主义;四,探求艺术表现技巧,逐渐形成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农民工的“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被架空在二元化的城乡之间,是一群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的青年,其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和谐发展的深层次隐痛.深入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可行性防治措施,以期对遏制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城乡边缘人”的群体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年执教化学的经验,分析了化学实验中边缘人出现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中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或者描述,而游记为比较形象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本文通过18世纪末期不同的形塑者们的游记和信件分析了歌德、赫尔德和佐伊姆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和视角,塑造的各自眼中不同的"他者"意大利的形象,构成的形塑者对于他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体育中,理想的人的形象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学校体育中人的形象是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迁而变化。对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的形象命题的思考是对学校体育本原的反思,它能够指引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能够带来对学校体育目的观的新的认识,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用什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是指,受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至少完成义务教育)的体育课程学习,并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有系统、有计划、比较全面的对人身心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并具有体育品质和素养的人的人。健康人、艺术人、武德人、游戏人、构成了当今社会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的形象,它是学校体育不懈追求的目的之所在,更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享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在现当代文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他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一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中下层民众生动质感的生活画面,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副活色生香的城市文化图景。通过对其笔下的市民形象进行分类解读,进而探析小市民形象背后的平民意识与市民形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泰绮丝》中的巴弗尼特、《牛虻》中的蒙泰里尼和《荆棘鸟》中的拉尔夫这几个人物为典型,说明西方文学中的神职人员那种长期的压抑和悲剧性的超越,两难的境地和痛苦的灵魂,认为这些文学典型使人思索、使人震撼,具有悲剧美。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和英美等国家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将探讨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多余人”的爱情是对当时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批判,“多余人”性格的典型性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作家对“多余人”的同情和肯定,说明了塑造“多余人”的形象是有进步意义的;从读的角度考虑,欣赏“多余人”形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小说范围内,英国奇幻小说掀起巨大波澜,其文学形态与类别令人瞩目,并且,在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极为奇特且具有价值的审美与意蕴.其中,魔鬼形象作为当代英国奇幻小说游戏精神的重要形象类型,既继承了英国传统文学的形象特征又与现当代社会发展深深契合.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现当代英国奇幻小说中魔鬼形象特征及其启...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国民文学观与梁启超相近,实质上仍然属于晚清思想启蒙的范畴。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才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真正起点。从陈独秀到周作人,最重要的转变是文学主体由抽象的国民变成了具体的个人,功能指向则从立国转向立人。周作人认为,人是个别的、特殊的、灵肉一致的存在,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和意义。人的文学是对晚清以来文学思想的超越,反拨是必要的,矫枉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社会却没有给它一个自我调整、纠偏补正的机会,反而将其逼进更加绝对化的思想危局。周作人后来的落水,与之不无关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化解个人与国家的思想紧张,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争相研究的作品之一。无论是其中轮番出现的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代表着作者吴承恩对于世间百态的思考与感触。本文主要针对作品中出现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代表意义及对作品产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名救赎者、边缘人和悲剧儿的女性形象,描绘出一名执着女性的心路历程。她敢于自救,以书信为载体来夺取自己的话语权,从内部消解着父权制的权威。但她又不得不向社会现实低头,成为夹缝中的生存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地府判官形象的演变,认为它发轫于唐,盛于唐后,随时代递变呈现出文学的演绎特征。唐代文学家模仿人间官职将判官形象移人冥界官制之中,赋予判官佛教化与中土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为文学绘就了特殊的人物图谱。随着冥界观念的成熟与世俗信仰的普及,判官形象渗入多种文学体裁中,日益丰富多彩。后代文学中的判官走向神坛,寄托了士庶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当代作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理念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借助具有生态意识的“老者”形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展开批判和反思。“老者”是真正具有生态观念的人,他们平等看待和关爱动物,劝导为经济利益所蒙蔽双眼的年轻人要爱护动物。当代作家通过对“老者”形象的书写,反对将人类与动物对立起来,以及仅把动物当作谋取经济效益的工具行为,期望增强当代人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此重铸生态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