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5,(6):71-72
设疑——诱学生“尽心”进入创造情境。学习“有疑”,这就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创设具体、生动的创造情境,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积极状态下带着“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情境中去,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3.
朱连英 《中国培训》2005,(8):49-49,48
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于教师的讲授水平,还决定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设疑、释疑、总结提高三个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设疑: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各种机械设备课的讲授中,“结构与故障分析”是各位老师公认的难点课题。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进行设疑。…  相似文献   

4.
王玮 《上海教育》2000,(11):50-5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策略。一、情境设疑,激发求知欲望传统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思路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未能体现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呼唤着创造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创造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天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革,以"设疑、启思、赏美、致用"四步曲为旋律,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设疑--诱学生"尽心"进入创造情境 古人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习"有疑",这就产生"问题意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能诱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难以解决,产生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疑问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8.
"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趣"指向愉悦,拥有趣意永远是感到快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疑",又要关注"趣",让"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下面,笔者结合"毫米和分米"一课的教学,阐述构建"疑趣"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构建"疑趣"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能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让学生在"疑趣"中产生学习需求"疑趣"课堂关注学生的生疑,强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以疑诱思.因此,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会有很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疑问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1.
正疑趣课堂是一个疑中有趣、趣中生疑,由疑生思、由思得趣,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这"疑",是生疑,强调的是让学生引发认知冲突,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欲望:"两根小棒要多长才能与第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这"疑",是质疑,强调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主动质疑、相  相似文献   

12.
徐伟飞 《成才之路》2014,(13):83-83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阅读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情境创设与思维激活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地设问置疑,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在探索中去发现、去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疑问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有有效设疑、巧妙引疑,才能让学生在感知、探索、体验、运用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内在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悬念具有激情、引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也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求知欲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悬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激疑疑能使人心理感觉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促进主动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激疑,则学生可因疑生趣、以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课始我首先进行一个演示实验:将一只带有刻度的量筒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让学生做好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有疑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敢疑,更要善疑.不仅要发现小疑,更要追求大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和质疑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