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PRO(尿蛋白)指标系统跟踪12名、世居平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期6周、海拔1773—2502m高原交叉训练的全过程,研究不同高度的高原交叉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与次日晨UTP(尿总蛋白)浓度、夜尿蛋白排泄总量及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交叉训练初始2周,运动员运动水平比平原低,但UTP浓度与夜尿蛋白排泄总量均比平原显著提高。2)从1773m上到2100m,PRO指标变化不明显。3)从1773m到2502m的交叉,高原环境对运动员机体刺激深刻,PRO指标变化显著。但通过交叉训练,运动员不但能够完全适应,而且运动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海拔较高、起伏较小的大片完整高地称为高原。高原高度划分为(胡亦海2001):超高原2400—3000米;准高原2000—2300米;亚高原1800—2000米。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称为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高原训练期间Hb值高于高原前,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高原训练期间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CK高原期间显著低于高原前(P〈0.05)。结论:HB、BUN、CK是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的监测指标的有效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应有效调控训练负荷,避免训练量过大。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参加11届亚运会的15名男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于1989.7和1991.8—9,分别在青海多巴(2366米)和昆明安定(1820米)进行了为期三周高原训练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海拔高原训练时的生理机能适应规律和效应,取得了高原训练运动最和强度合理分配的经验,为今后制订和实施高原训练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与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运会前的三次高原训练和平原强化训练以及达标赛和八运会比赛,分别进行了运动后和晨尿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尿异常的发生率以PRO、URO为较高,可作为尿检测的敏感指标,来评价运动负荷的科学性和身体对训练的适应能力。(2)尿液PRO和URO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71,r=0.85)。(3)PRO值的高低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同等训练强度,PRO的排泄量高原显著大于平原。  相似文献   

8.
余小燕 《游泳》2013,(4):62-63
为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掌控和机能状态的评定,本文以3名国家游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5—16岁,均为国际健将)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3周2366米高原训练期间血乳酸(BLA)、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胡扬  王景玲 《体育科学》2006,26(4):96-96
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世居平原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血液会发生浓缩。因此,有学者对高原训练的效果提出质疑:高原训练使血红蛋白(Hb)提高是由于血液浓缩、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还是确实因为缺氧使体内造血功能提高,Hb真正得到了提高。目前,学者们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在评价高原训练效果时应考虑到该时期血容量、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容量(RBCmass,ml或ml/kg体重)之间的关系,用RBCmass(red blood cell msss)进行评价,才能确切反映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携氧功能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昆明高原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和素质,进行追综测试和分析,初步掌握了运动员的机能和体能变化特点,为今后摔跤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原训练中补充乳清蛋白的作用。以国家皮划艇队优秀队员为研究对象,实验周期为高原训练5周与返回平原训练2周,运动训练的量与强度合理,实验周期共7周,将运动员分成两组,实验组每天晚上服用50g80%乳清蛋白,对照组服用等热量碳水合化物,并进行围度、睾酮、雌二醇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上臂紧张围出现显著性增加(0.9cm)。睾酮水平在高原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高原训练的刺激,对照组一直比实验组要低10%以上,且有显著差异。结论,乳清蛋白的补充能增加划艇拉桨手上臂的肌肉收缩围度,促进肌肉的合成,维持与促进了血清睾酮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1993年8月13日-9月8日,中日首次在青海省多巴训练基地(海拔2366m)进行了为期26天的高原训练合作研究.本研究对中日各10名(其中男女各5人)竞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以及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体重、体脂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中日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即中方队员较为细高腿长、上下均匀,略呈桶状形体型;日方队员较为矮粗腿短、上宽下窄(肩宽骨盆窄),略呈倒园锥形体型特点。2.在高原训练期间,双方队员的体重、体脂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日本队员体重下降、体脂也下降,从围度指标上也表现了下降趋势,体重的下降,主要是体脂的减少,从而使瘦体重增加,相应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中方队员(世居高原人)体重增加,体脂也增加,反映了适应高原训练及身体消耗方面稳定性的特点。在高原上进行训练,训练强度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应注意适当调整运动员量和加强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徐岩 《体育科技》2011,32(3):53-55
为了解大强度间歇训练对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全速跑心率及血乳酸的影响,对入选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田径决赛8名少年组男子运动员实施5周90%左右运动强度的间歇训练,观察400m全速跑前后各阶段的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90%左右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跑糖酵解系统供能和机体恢复期的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类比等方法,探讨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训练的关系。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形地貌的垂直地带性表现强烈,海拔梯度差显著,夏秋季气温较高,空气较为湿润,为高原训练提供了优越的外部训练条件;以榆中为中心的兰州-榆中-兴隆山高原训练群落,适宜开展阶梯式高原训练;加快兴建榆中亚高原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关系与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本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发展的历史及其应用作了详尽阐述,并且与高原训练作了比较,揭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提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分别测定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间歇低氧训练,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有了适应性的变化,其中复合运动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实证的方法,对甘肃榆中和国内主要高原训练基地的地域和海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榆中基地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相互距离较近、海拔高度呈阶梯式递增、相对高差较大的高原训练基地群,这是国内其他高原训练基地所不具备的,在训练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吉纳迪·索科洛瓦斯博士目前担任美国国家游泳队生理部主任,2000年以来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基地从事训练与研究工作,对高原训练在高水平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不乏高原训练的先进经验值得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家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表明:(1)高原训练不能提高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反而使速度能力降低,但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2)高原训练可使人体Hb、RBC明显升高,可有效地改善人体的造血功能和氧的运输能力;(3)初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C均明显下降,机体消耗增大,并发生应激反应;再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无明显变化,C明显降低,从而使T/C值明显升高;(4)改变高原训练的强度并不能改变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