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学是人们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的知识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自产生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其学科地位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面对教育学存在的这一现状,反思教育学的困境、拯救教育学的命运,已成为今日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立足于知识、人和实践三个层面的教育学发展是教育学存在的客观要求,否则教育学终将走向死亡的深。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学科特点日趋鲜明,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其独立学科体系表征的话语体系出现了现实的偏向,这成为阻碍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瓶颈。只有直面其现实偏向,对其话语样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理论根基,不断地自我反观,以构建学科自身的话语体系平台,比较教育学才能走向进一步的活跃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法教育学尚未起步的现实情况,提出亟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法教育学。并认为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使我国法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需要,是加快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通过考察古今中外关于法教育的实践,论述了法教育学的对象和范围,指出要注重研究中国法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教育道路。最后,讨论了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要深入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就应当对其范畴的涵义、类型、内在关系及其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规律、哲学范畴和教育学范畴的关系,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范畴体系的开放性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理论基石,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都是事关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探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5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组协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  相似文献   

7.
70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折射出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与改革创新:在教育知识建构上,体现了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即由引介加工到扎根中国大地发展具有原创性的教育学;在面向教育实践上,经过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生成"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在服务国家政策上,由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相关证据的"知证"逐步走向主动参与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咨询的"咨政",以专业研究服务国家政策;在引领学术前沿上,从"接轨国际"走向"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8.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要深入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就应当对其范畴的涵义、类型、内在关系及其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规律、哲学范畴和教育学范畴的关系,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范畴体系的开放性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教育学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矛盾甚至危机 ,但这也是其前进的动力。教育学目前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释能力的弱化。要摆脱危机 ,教育学必须从整个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出发 ,思考并实践自身的重建 ,走向总领整个教育学科群的在总体上全面研究人的成长发展及其一般规律的“成人”之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考辩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可以说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与相关学科相互作用的历史。因此在保持教育学独立个性的前提下,由单向依附、盲目拒斥的关系样态走向学科间的融通,这应当是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关系建构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是国家从发展战略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做出的总体表达。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转向下,中国教育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中国教育学在历经模仿学习、理论觉醒和中国特色化三个阶段后,需要在“学术自觉”的文化驱动下建构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并形成以“学派传承”为主要特质的研究共同体,这是中国教育学走向一流并在国际上贡献中国智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外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分化与综合、从探索走向成熟的过程,表现为教育学科在广度上的拓展与深度上的挖掘两个方面。其发展动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教育问题——学科发展的原动力、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的强力双翼、相关学科——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由此,立足教育问题、创新研究方法、树立学科立场应成为我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近来,教育学学科范式的人文主义转变俨然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显性话题。然而,这却是一种基于误解的盲目策略。教育学无力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所出现的人文关怀欠缺问题是社会文化发展多种因素所致。教育学学科范式的人文主义转变在深层原因上与人文主义兴起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相互对立密切相关。它脱离我国教育学多元化发展现状,导致教育学无视对教育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从而给其带来功用性丧失、独立性和专门性被削弱等消极后果。教育学解决教育人文关怀欠缺问题需走向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融合,而不是固执两者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学在学科发展中遭遇了一些困境,特别表现在追求科学化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关怀旨趣。要走出困境,教育学就要发生语言转向。发生语言转向的教育学逐渐摆脱实证科学的窠臼,走向生命关怀,关注个体的存在与沟通理解。语言转向的教育学意味着话语风格的转变,从实证范式转向诗化境界;意味着教育学语言境域的转变,从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意味着教育学语言体系的转变,从实体关注转向精神关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今天,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学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育学的发展不会像有些人所说的要逐步走向“消亡”,而是从“分化、整合”到真正“走向科学”,这是教育学在大浪淘沙之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学研究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传承功能,同时也肩负着让人成人的重任,换言之,乡村教育学本身作为一门“人学”,是直面乡村民众的,只有扎根乡土语境,才能体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生活,继而打造符合乡土的在地化教育学实践。由此,构建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结合的乡村教育学,即是以批判眼光审思乡村教育发展,让乡村教育学突破“城本位”教育发展的桎梏,把乡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也是让乡村教育真正走向形下的具体实践。进言之,以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统整的乡村教育学,真正构建了由上及下、由理论到实践的教育学探讨,也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教育的教育学特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逻辑起点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也逐渐走向成熟化。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逻辑起点的定义和基本要求出发,阐述并分析了学界比较主流的几种观点,着重阐述了对思想与行为作为研究起点的理解,以期推动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