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树立"施教于美,立美育人"的美育理念,坚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育美、以美促劳"的美育目标,把美育作为"惟德、惟真、惟美、惟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管理上细化美育,在环境上优化美育,在教学中深化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3.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培养人的道路上,从人类思想史与教育实践来看,美育教育总是同各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2017年,我校提出开展"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美育共同体研究",这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家庭、社会在美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希望在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出我校美育工作的特色新模式。一、建设"润物无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5.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在我国最先提出了"诗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学校美育从课程建设上来说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而美育又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离不开美育,都可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祖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就要将其导入当代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尤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思政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必须做到:第一,寓美于教,在思政教育中,以道德素养、道德人格、道德境界提升审美素养、审美人格和审美境界;第二,寓教于美,做到以美启真、以美善德、美美与共;第三,重在践行,实现"美"与"教"结合,从学科属性、教学评估和教育模式层面改革,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弘扬美育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支柱,其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体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体育之中;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质体"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徐娜 《江苏高教》2021,(6):113-116
新时期高校美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方式.高校美育的本质在于滋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由弱转强,由薄转厚",进一步强化其意志,完善其行为,最终培育完整的人.因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美育的个体和学校的双重价值指向,优化美育顶层设计,注重核心价值观引领;推进高校美育改革,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彰显美育社会属性,促进美育评价改革,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和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非常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效显著,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体育教师由50.2万人增加到59.5万人。师资队伍规模的扩大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美育工作的开展。"十三五"期间,体育、美育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它因以情动人的形象性,而具化为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大学美育可以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施以美育层面上的感染和引领,用主题活动深化真、善、美的主体,用审美情境引导教育主体实践美,在"和谐之美"的氛围中形成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从而达到成"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缺少和谐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价值应当是和谐发展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危机,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危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本源性价值——"和谐发展人"必须回归。无论如何,美育是当代高校教育系统中一个绕不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2014,(1):F0002-F0002
正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建于1960年,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名。学校共有教职工121人,其中市、区级骨干教师2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紫禁杯"优秀班主任17人次;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71人,小学一级教师34人;党员教师47人。形成了一支思想先进、业务精良、务实创新、锐意改革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本着"要给孩子们最美的教育"宗旨,着眼于塑造全体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以美育美"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美育品牌,践行大美育观理念,打造出具有美育特色的文化校园,形成"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陶情"的办学模式。学校是全国首家漫画教育基地、北京市美育研究会成员、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并先后获得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美育研究先进  相似文献   

17.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安排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爱美是人的本性,但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要通过美育的培养而形成。体育是  相似文献   

18.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21,(1):104-107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美育主要依赖美育通识课程和学生美育实践活动来实现美育目标。通过探讨美育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育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的可行建议,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美育渗透不足的问题,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丽花 《语文天地》2013,(18):61-6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核心是灵魂、情感、品德的教育。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称,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凡是美的事物,一般都能感染人,愉悦人。我们在被它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产生某种激动的情感,并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也就是说,美育以美育人,实为以情感人,是使人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