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生而固有的道德本心,其根源于义理之天,人性本善,并通过“尽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内求路向完善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和自然心理本能,人性的根源在于自然之天,人性本恶,须通过化性起伪来改变人性使其向善。  相似文献   

2.
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生而固有的道德本心,其根源于义理之天,人性本善,并通过“尽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内求路向完善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和自然心理本能,人性的根源在于自然之天,人性本恶,须通过化性起伪来改变人性使其向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4.
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学的两位大家,在人性论的问题上引起了后世的广泛探讨。虽然二者的人性理论看似有着天壤之别,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时代背景、人性内涵还是价值追求,二者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追求其相同本质的不同过程和不同方法而已。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人性论学说。在中国近代史上 ,康有为率先对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并有所发展。他对孟子和荀子两种人性论思想的看法颇有见地 ,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 ,对于我们今天的品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孟子、荀子"性"的概念界定、"性"的定性的比较,指出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7.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人性善恶问题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很多人性论的观点,孟子和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人性论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比较。孟子认为人性善,所以个体的修养实际上是一个回归本性的过程,而荀子则持性恶论的观点,所谓的善是人为的结果,所以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化性起伪"。与此同时,孟子和荀子都没有将善和恶决然的对立起来,他们都承认由恶向善的转化的可能,尽管这个转化的途径不同,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在中国人性认识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后世学者在评判二者观点时多有纷争,不免失之偏颇。孟子的人性论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且一味肯定"性善",这会导致削弱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后果;荀子的人性论内在逻辑严谨,因承认"性恶"而肯定人为的努力,给自身学说的落实提供了切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孟子荀子人性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青钰 《文教资料》2007,(6):115-116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学术史上,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争论影响最为深远,两种人性论均以孔子的人性论为思想渊源,两者各自对人性加以规定。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内部虽存歧义,实则在逻辑上既对立又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对后世的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仁”与“礼”、“性善”与“性恶”、“大丈夫”等几方面分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培养目标,二人的教育基本思想在根本上是相似或相通的,二人的异处只是出发点和角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用。”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者拟采用纵横对比的方法,试图就孔、孟“仁”论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为推动儒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庄子和康德分别以"逍遥游"和"意志自律"为实质建立起各自的自由观。庄子通过"体道"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实现人生自由的最终途径;而康德则通过道德主体的实践达到自由的必然性,"自在之物"独立于自然因果律之外,是自由的显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体验,相比之下,康德的自由观则建立在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诺思在产权的定义、起源、本质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认为经济关系决定法权关系,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02-108
吾人多以孟子性善论同基督教"原罪"说为二种截然相反、根本冲突、不可调和之人性论,然而,事实上二者不仅不存在冲突,反而颇具一致性。二者均以人最原初之本性为善,善因本性之外的缘由而未得彰显,表现为不善;通过自身努力以待超自然的天命或者上帝的恩典,期望得以知天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当然,至于最终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则要取决于超自然的天命或上帝。  相似文献   

16.
艺术想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范畴。想象植根于中西方文论不同的土壤中,其从萌芽到成熟的理论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我们又可从中发现微妙的联系和相似的表述。如想象的自由性、想象的形象性、想象的创造性方面的共同推崇。各具特色的想象论,又可谓各有所长,这正可以构成一种互补关系,推动艺术想象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艺术想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范畴。想象植根于中西方文论不同的土壤中,其从萌芽到成熟的理论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我们又可从中发现微妙的联系和相似的表述。如想象的自由性、想象的形象性、想象的创造性方面的共同推崇。各具特色的想象论,又可谓各有所长,这正可以构成一种互补关系,推动艺术想象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正义观念和意蕴,"仁"、"道"、"礼"、"义"、"中庸"、"正名"、"均富"等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正义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基于对功利主义的批判,通过"无知之幕"、"最大最小值规则"等对原初状态的设定和描述,论证并提出了体现其正义观核心的正义两原则.儒家和罗尔斯的正义观都表明政治与伦理道德不可分割,二者都在某种程度上主张大体上的均等,且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同时,这两种正义观在时代和政治出发点上各不相同,还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两种正义观及其差异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我们不能把现代人的政治原则强加于古人;应在主张伦理与道德正义的基础上强调法律正义和制度正义;一个正义的社会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平等的自由权利,并通过各种福利政策和补偿措施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法文“aliéner”和“aliénation”现在通译成“异化”,它的本意是“转让”“出卖”。卢梭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文明社会中的人与其正当的需求和本性相异化。马克思则认为,“异化”就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种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他比较看重的是劳动异化。两位大师的异化理论,对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