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心灵辩证法”,这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小说中“安娜的死”、“赛马”、“安娜病危”、“安娜回国看子”等情节,详细剖析了“心灵辩证法”的特点以及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其的多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这种新颖、独特的描写技巧,曾给以高度称道,赞誉为“心灵的辩证法”。我们仅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就能深深感触到这颗辩证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这颗辩证心灵异常的心声。传统的心理描写,一般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去刻划人物性格,注重环境对人物心理的制约作用。例如,曾给青年托尔斯泰以巨大影响,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斯丹达尔认为,不同境遇中人的内心激情的变化,是文学所要表现的最美好的东西。他的这种美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大师。本文以托尔斯泰最负盛名的“三大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对象,对它们的三种最明显的艺术特征——“心灵的辩证法”、“别致的结构,广阔的画面”、“自然风景与人物心理的‘比照”’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问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时指出:“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满足于人们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交口赞誉。他深入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5.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时说;“托尔斯泰伯爵却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是怎样从另一些感情和思想发展而来的。……托尔斯泰更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的辩证法。”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可以说:托翁的剖析“心灵的辩证法”和陀氏的揭示“内心的全部深度”,是他们各自心理描写的主要特色,也是两位作家心理描写技法的首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俄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以无与伦比的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示出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然而托尔斯泰最重要的革新还在于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由于他的独到的探索和惊人的才能,人的心灵——这个隐秘的、深奥的又是无比广阔的世界,得到了真切细致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再现.本文以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为代表,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特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受“动态性”艺术思维原则、“主情”式艺术观念的导引和制约,并充分施展自身超乎寻常的“内省力”,以及发扬对文学传统在继承中超越的创新精神,在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的,属于他自由所特有,为他人难以企及的人物心理展现模式。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高妙绝伦,其“心灵辩证法”独树特色,对小说艺术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是表现人类内心生活的大师,在创作实践中,他创立了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心灵辩证法".罗曼·罗兰创立了揭示创造精神发展全过程的抒情性的心灵辩证法,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描绘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优美的艺术凝炼的风格──试论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王玉琴屠格涅夫,作为俄罗斯的文学名家,以其独特的风貌区别于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状的心理剖析”而独立于文坛。他──是一个古典式的精美艺术匠。擅以巧妙的构思、优雅美丽的悲剧故事,以及...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坛同时出现两个伟大名字——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艺术大师又都以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有人称托尔斯泰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家”。鲁迅先生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本文仅就两位大师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作些比较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他们创作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艺术:作者叙事不动声色而含讽刺;人物叙事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心灵和想象来完成。这二者又相辅相成,构成比其力作《战争与和平》更为深层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仰而望止的俄罗斯妇女形象——安娜。小说中安娜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作家托尔斯泰通过独特的外部特征描写和内部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俄罗斯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伟大人格魅力,同时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心灵辩证法”的艺术大师,同时他亦是描绘人物肖像的世界级大师。 所谓肖像找描写,就是“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人物外在形态的各个方面的特点”,①如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饰物、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动作等。肖像描写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人物相对静止时的描写,也有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描写;有正面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详细描写了女主人公安娜的三次梦境。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安娜的三次梦境,可以揭示出这三次梦分别是安娜身体欲望、心理情感欲望以及死亡欲望的满足。同时安娜的三次梦境在小说中也有引导情节发展、预示安娜悲剧命运进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屠格涅夫,作为俄罗斯的文学名家,以其独特的风貌区别于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状的心理剖析”而独立于文坛。他——是一个古典式的精美艺术匠。擅以巧妙构思、优雅美丽的悲剧故事,以及贯穿一切作品的抒情情调感染每一位读者。阅读他的作品,尤如晶尝甘醇的美酒,使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著,它的问世不仅给作家托尔斯泰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而且使女主人公娜塔莎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娜塔莎是战争中和平生活的点睛之笔,托尔斯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的具体性倾尽自己的全部艺术才能来描写她。本文从具体性与真实性、具体性与真诚性、具体性与"心灵辩证法"这三个角度对托尔斯泰创作的具体性在娜塔莎身上的体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的核心,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今天重新对之加以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主义”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托尔斯泰是真诚地相信这一点的,从他的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对大场面的处理,对一系列忏悔的贵族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