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每一所村校都美丽,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这一表达,让我们眼前立即浮现出农村学校种种美丽的情景,充满着审美的愉悦。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每一所村校都美丽的背后,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支撑,因而,美丽并不止于外表,也并不止于感性。有理性支撑的美丽才有深度。宝应县每一所村校正是追求这样的美丽。首先,宝应县让每一所村校都美丽,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俊平 《江苏教育》2011,(11):25-27
本刊记者:“每一所村校都美丽”,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愿景。请您说说“美丽”的内涵,宝应将“每一所村校都美丽”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的内在动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每一所村校都美丽,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愿景。请您说说美丽的内涵,宝应将每一所村校都美丽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的内在动因是什么?蔡祥云:美丽首先是指校园美。校园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四季飘香,亭台轩榭、宣传画廊、艺术小品,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二是设施好。各种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一条网线能串联起城乡课堂,打开世界之窗;一堂实验能为学生打开奇妙的科学之门;一本书籍能成为学  相似文献   

4.
石美萍 《今日教育》2007,(7S):56-57
“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这是一节低年级语文课《美丽的丹顶鹤》。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怀课文内容之后.为了回归“第二整体”.让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出示了一条补充句子:丹顶鹤.你真!  相似文献   

5.
美丽,是一种愉悦,是视觉的、感官的,也是心灵的、灵魂的,富于内涵的。对于宝应的一所所村校来说,这里的景美、人美、文化美,无论是那水乡特色干净优雅的校园,还是那一个个富有读书气质的儒雅教师,一堂堂智慧火花飞溅的生动课堂,或者是那草根世界里俯拾皆是的文艺之花……都是美丽的,富于气质的。在这里,每一  相似文献   

6.
夏勇 《中小学电教》2008,(11):136-136
<正>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有安排,基本上是二三课时的小单元,虽然内容少,但教师对这一部分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却不少于其它的单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解决问题是让学生从以前的感性思维提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的高度,学生在短期内不容易适应。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的一时不适应,总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学好电场这一章至关重要.薄弱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要:1.尽可能让学生先获得有关电场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后进生的物理教学应尽可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并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3.对后进生的物理教学中,要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适当对学生降低要求.  相似文献   

8.
与议论文相比,杂文更强调内容的感性与现象的意义。内容的感性是让读者感动的,现象的意义是促使读者深思的。《假如一次性方便带来一百个麻烦》这篇杂文非常注意从感性的现象入手。在这篇文章里,现象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中的“一次性”现象,如果我们认真地推敲一下,也就是吃饭问题。筷子、饭盒都是牵涉到吃饭的日常生活用品,但作者由此所涉及的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筷子文化”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被破坏、环境污染、绿化覆盖率甚低的国土更加荒芜、全球每年有1.7万种生物灭绝……而每论及一个问题,作者都做了令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美丽的,语文教学的智慧更是美丽的。纵观新时期以来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发现,语文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建构,既来自于感性经验与理性智慧的碰撞也来自于传统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意识的交锋。应该说,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更新与创造、每一个行程无不昭示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那些语文名师在颠覆和重建中创构的教学智慧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连词是十分丰富的,据统计约一百一十个。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从所连接的成份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有的是句子。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份并表示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是连词理性的概念性意义。然而连词还具有感性的表达色彩,这一方面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连词的感性表达色彩主要表现有感情色彩、风格色彩、语体色彩、修饰色彩等。我们称之为“色彩”,就明确地指出了它的次要性质和依附于理性概念意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董水龙 《语文学习》2010,(7):108-109
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文体意识”的意识构建.更是阅读方法方式的构建.但这都被我们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所忽视。科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文体意识”构建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即理性意识的养成,让科学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思想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师解放和发展感性的作用 1.艺术教育能解放高校教师的感性。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由于受本身职业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感性一直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要做的,正是将高校教师的感性从这种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赋予其感知的敏感和激情。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一般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作文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这正如站在此岸望着彼岸.彼岸小草青青、百花艳艳、蝴蝶翩翩。在此岸感知得到.如何由此岸达到彼岸.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番美景呢?这就需要在两岸之间架一座桥.架“桥”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人们借以思维的语言,也就具有表达感性材料的具体性和表达理性概念的抽象性。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为了使对方增加感受,常常用具体的即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比喻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顾柯 《教育现代化》2005,(10):104-104
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才能让他们的眼睛在纯美的色彩中经过浸染,变得懂美爱美起来。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否认,教学需要理性。一个知识点、一项技能的教学,一种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渲染渗透,要从浑然的系统的整体中提取出来,落实到位,等基本掌握了又要让其回归到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这里自然需要智慧。无论是分解综合和归纳演绎的过程.还是中途教授、辅导、练习、巩固的过程,教师的理性都在发挥作用。但是,也没有人否认,现在的教学并不是都出于理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理性的意识,更少理性的思考和落实。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提取、处理是感性的、直觉的,甚至不夸张地说是随意、率性的。  相似文献   

17.
夏日米兰     
每一样事物都可以用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来吸引别人的目光.对于米兰这样一座城市来说,时尚.艺术、文化、足球……几乎她的每一面都足够来俘获所有人的心。在这春夏交替之际.乘着从米兰吹来的时尚之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座世界时尚之都别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沈茂德,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认识他的人大都会说,这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与热情的校长,与他交流,总是被他的梦想与热情所包围;熟悉他的人则会说,这是一位执着追求的梗长。他把全部的身一心融人了他挚爱的事业,他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校圆和学生;深知他的人说.这是一位理性的校长,他用智慧和艺术在演绎着教育和学校生活的美丽。而他自己则说,“读书、思考、写作’,使自己“守住了宁静的·心田”。当然,守住宁静的心田并不妨碍他执着追求自己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弦子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本结构二重性的检视 ,发现其中显在结构表达出一种批判性 ,是理性柔石的结果 ,隐在结构则传达一种对女性母题的眷依性 ,是感性柔石的结果 ,这两种结果是长期渐进形成并统一在柔石的人格实体中的。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平面的追本溯源 ,证明了形成柔石理性和感性互生共存的无竟识的存在可能 ,指出这种来自人生经验、时代与中国文人集体无竟识的矛盾冲突 ,在外部和内在都构成了柔石人格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课既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棘手的一个环节,又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其实,教师之难、学生之难归根到底是如何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了内容又该如何表达。笔者想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要引导学生勤于积累积累,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文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侧重于理性地分析。清代陆世仪认为:“凡小有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小学生长于记忆,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让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形成感性的认识,是符合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