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明天 《家庭教育》2014,(12):10-11
没有理想的生活太病苦了 “妈妈,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当10岁的儿子问我时,我随口答道:“理想?那多着呢!想当老师,当作家,当记者,还想当苗圃的园丁,还想当……”“妈妈你可真幸福,你有那么多理想,可是,我发现我什么理想都没有!”我这才发现儿子情绪低落,忙坐下来,认真地对他说:“你不是想当科学家,想当宇航员,还想当画家吗?”“哎呀,那都是小时候瞎想,太幼稚了,现在什么理想都没了!”儿子不耐烦地摆手。我安慰他:“没理想也没事,长大了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要问我:为什么要学摄影这一专业?一时我不能说明。因为:幼小的我就向往有一支“神笔”长大后选择了“摄影”这一专业记忆中的我喜欢绘画,更喜欢游山玩水,每当观看到有山有水有林有物时,就想把它画下来,可这谈何容易,一幅自己认为的“理想画”最起码需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孙志平 《师道》2014,(3):49-50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这是诗人流沙河在他的诗歌《理想》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道出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工作中慢慢丧失了进取心、懈怠而懒散的“庸人”的真实境况——我也曾是这类人之一。直到走进“青葵园”,我的教育工作才有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当我落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知道有危险潜伏其中:我很可能遭遇“理想化”的指责。即使如此,我依旧甘愿冒着被拒斥的风险,表达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及其发展状态的理想。有三大原因给了我言说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成长的烦恼     
关于理想,从小到大,我们写作文写“我的理想”都快要腻味了,却总是让我们念念不忘。我有很多表哥表姐,都已经工作了。前几天刚见到过他们,我跟着他们谈话。大表哥是博士后,我就问他:“哎,表哥,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啊?”表哥只是微笑,答:“别闹了。”好吧,  相似文献   

6.
我家里有一座“火山”,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就会爆发。当我的学习成绩比较理想时,这座“火山”像是一座“死火山”,不必担心他会爆发。这个时候,我还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和蔼可亲的“火山”。可是当我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死火山”马上会变成令人胆战心惊的“活火山”,对着我爆发。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名为“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一位学生问我:“老师,您的理想是什么呢?”对于突如其来的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8.
暑假过半,我将QQ签名换成“新近发现了最新的理想”。很多朋友来问,是什么理想;也有朋友来问,什么是理想。前者倒是可以简单回复;后者显然不是提问,而是挖苦,因为对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来说,新近发现理想,简直就是梦呓:哪有生命过半,才新近发现理想的呢?所以,我后来修正了这一说法,以作为妥协。其实不是理想,而是任务,亦非新近才有,实在是重新发现而已——是谓“重新发现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考场变成了“战场”,就会没有假期,就有了“吊瓶班”“赤膊班”,就有了“高三班主任不堪重负,服毒自杀”。我的思绪穿梭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在想:这难道不是“教育之殇”?于是有了以下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吴素明 《福建教育》2005,(1A):58-59
我上初二的时候,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郑重地宣扬:“理想是一个人在夜里行走的灯盏,哪怕它是多么微弱,你都将获得鼓舞,走向希望……”我本来应该会不以为然,因为在童年时代,这样的道理听过甚多。但是这回我记得特别深刻,因为这诗句般的语言终于触动了我沮丧的心灵——学业成绩几度严重滑坡,我多么需要一种支撑!“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上学期,我的一节思品课《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获得了区优课评比一等奖,这一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教材最后一单元的第一课,着重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上得不好容易变成一节乏味的说教课。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有位老师情不自禁地说:“真美。”  相似文献   

12.
黄红成 《江苏教育》2022,(86):62-65
<正>作为教师,即便平凡,也会有各自的理想与追求。有了理想与追求,就容易生发教育情怀,就可能收获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作为教师,我有缘与数学相遇,当以数学作为自己的追求,诚以数学育人。我与“想象数学”经历了寻觅、偶遇、相识、相知甚至“相恋”的过程,其中有初为人师的“朦胧”,有“初生牛犊”的践行,也有追寻理想的坚毅……学科思考:对“想象数学”,众里寻她职业记忆从毕业季开始。1998年6月,我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想”是一个宏大又迷人的字眼.它应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具有且为之孜孜以求的.但在触摸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个疑问:我是在教育吗?我真的有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吗?在这实用主义愈加强势的时代.多讲理想未免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矫情;没有理想,教教书,数数钞票白了头,倒显得务实。至于在各种场合所听见的关于理想的豪情壮语和激昂场面.除了偶尔让人血管贲张一下.  相似文献   

14.
今天批阅四年级的学生习作《我的理想》,我以为学生的理想至少会有很多人和当年的我们一样:做一个科学家、医生、作家、军人、教师……可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像成龙那样的名星,有着很高的出场费。”  相似文献   

15.
老师常常会听到学生们谈论这样的话题:“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当歌星”“我要考北大、清华。”“我要考托福,出国。”“最低标准也得考一个重点大学嘛,难道你想在这偏远的山区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我理解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含义有三层,首先是“要有理想”,不仅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要有理想,我们的人民要有理想,“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更要有理想。其次是怎样才能做到有理想?要靠“教育”。第三,不是教育一、两次或一个时期就完了,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18.
题记:“在平凡的教室里时刻洒满阳光,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片灿烂的光芒。”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自工作以来我也自始至终的贯彻这一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主题班会,我提醒班长周子涵:今天恰巧是吴家贵同学的生日,正好借此机会举办一个座谈会,一是认认真真替吴家贵过一个生日,二是落实一下感恩教育的主题。稍作思考,我建议感恩主题讨论尽量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接下来,我又进一步明确说,“我从哪里来”的讨论旨在“感恩父母”,“我是谁”旨在追问“用什么来证明自己”,而“我要到哪里去”引导同学们“担当家庭、社会和未来”理想的确立或初步形成。由于策划到位、准备周详,这次班会课开得相当成功,以至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我受到了理想的呼唤,因此,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王子问智者:“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会是怎样?”智者说:“你将会遇到三道门,它们会告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写:“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