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针对各学科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的一种理念。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核心 素养的渗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 渗透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认识到了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水草肥美,《舌尖上的中国》更是以纪录片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美食文化,但是在这些美景美食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雾霾、能源枯竭、物种消失、生化危机……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呼吁我们要从源头上重视对于生态系统的呵护和维持,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可以继续看见蓝天白云。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生态美的渗透和传播,是一线生物教师的职责所在,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2):41-42
时代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初期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至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可以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教育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字对小学生生态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生态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通过利用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情境体验、充分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教育素材、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的语文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珍惜,并构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接班人,因此,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在目前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尽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数学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并未注意在平时不断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研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54):35-36
近些年来,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老师要充分地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真正地提高,以此更为有效地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也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旺,初中生作为当代青少年,有必要去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也是他们的精神使命。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过程,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性化。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着七大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 ,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往往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首选主要产业,而生态旅游业开发中生态环境、社会、化问题和旅游经济结构问题也随之显现。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美,建立合理的生态旅游经济结构,寻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引发了全球的环境问题,不仅对个别国家与地区构成威胁,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卒十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已为人类面临的两难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在中国的迅速兴起,不仅是应对中国现实生态环境恶化的需要,更是反思中国美学研究的需要。生态美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有:中国传统美学生态智慧的再发现、美学理论的生活化以及对自然美研究的重新反思。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语文生态美育,就是以生态审美原则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态美的思想和意识,用生态美的眼光来评价对象的语文审美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生态审美意识的培养:1.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自然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是以与自然的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