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心理是日本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日本文化里无不充斥着死亡的气息。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堪称日本的大文豪,他们的文学作品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这一点已得到承认。本文将这三位作家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精神分析和意象象征的角度去研究三岛和川端的自杀,以及自杀背后的东西,从而试图探究日本的死亡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死亡与生命是欧茨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她善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死亡与生命的象征,展现了欧茨对于这一认知客体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欧茨几部作品中象征的分析,解析作品中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超 《文教资料》2013,(15):18-19
近二十年来,村上春树的小说风靡日本及全世界。其作品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村上春树小说的文体及题材都明显区别于日本传统的文学,故事情节多有欧美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全球化消费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罗兰·艾默里奇有强烈的"灾难情结"。"灾难"既是其电影作品中最重要的符号,同时又潜含着丰富的文化隐喻。选取罗兰·艾默里奇的5个电影文本为对象,从生态审美和生命美学的角度分析其作品的文化寓意。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一方面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形象地揭露了家园危机,另一方面又让观众在对灾难的审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死亡的胁迫,从而迫使人们追问生命的意义,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以日本"阪神大地震"为背景,展现了日本普通民众在地震之后心灵所受到的震动。这部小说集第一次全面采用第三人称的讲述方式,在村上春树的创作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村上其他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一起被认为是村上春树创作的转折点,即从"超然"到"介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日本女性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诸多日常性死亡的书写,从中体现日本"80后"青年女性对于死亡的态度。而有效的叙事策略也使得小说清晰展示了日本女性青年一代掩藏在淡漠态度下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作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除了探究现代人孤独游离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展现出了其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一面。即通过作品中的中国因素,引出原罪意识,然后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充满暴力与邪恶的历史进行了揭露、追究,发掘出日本文化中暴力性因素的源头和传承,进而反省和思考日本民族的未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道义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作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除了探究现代人孤独游离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展现出了其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一面。即通过作品中的中国因素,引出原罪意识,然后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充满暴力与邪恶的历史进行了揭露、追究,发掘出日本文化中暴力性因素的源头和传承,进而反省和思考日本民族的未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道义的救赎。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6):9-11
在现代日本文坛,村上春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他的作品中的精神疗愈元素、心灵共振元素、后现代元素、工业文明批判元素及文体元素等方面,而常常忽视最具启示性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视角,即中国文化、文学乃至近现代东亚史对村上春树及其文学作品的影响。村上春树曾说过:暴力是打开日本的钥匙。"中国"是打开村上春树文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悲剧作品能够让人正视死亡,了解人的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并且使人借助死亡的阴暗背景,更加明晰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悲剧作品不啻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命教育的需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阅读给人生命启迪、生命力量、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悲剧作品,使之铸就起坚毅不屈、超越平庸与肤浅的生命之魂。  相似文献   

11.
关注生命、理解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在中西方文化和哲学都是其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关注和肯定了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力量。中西方思想家们对生命以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视角各有不同,西方思想家们多是基于人生命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统一,从中去研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中国古代思想家则更加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灵魂方面的人格陶冶与升华。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新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众多警醒世人的经典作品。其作品中彰显着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个体生命的悲悯和对死亡的思索是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这种生命意识的产生与她自身所历经的生命体验、时代背景等紧密相关。密切关注底层女性悲剧命运和对生命异化现象的揭露与反思是萧红小说中生命意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青春期的转变,开始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但是由于由于“死亡”话题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属于禁忌的话题,所以大部分初中生对于死亡的概念其实很模糊,对于死亡的理解很多来自于漫画和游戏中的体验,因此很容易产生对生命和死亡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个体孜孜不倦地探寻着自身存在的意义以避免虚空。尽管生命意义具有人生哲学的韵味,但其量化研究方法已使其不再囿于哲学。生命意义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作品法及行为表现和生活状态法等,但其主观性特点决定了自我报告法仍是最佳的测量方法。生命意义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积极自我定向获得自尊、积极生活定向获得积极生活概念,而且其变化具有年龄、文化和性别等特点。存在主义心理学、自我决断理论和存在积极心理学是生命意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未来研究还需整合生命意义的多种测量方法,进一步厘清和验证其发展的动力及机制,以及聚焦于整合人的四种属性以理解生命意义的核心目标。概言之,探寻生命意义有助于个体开启自身无限的精神资源以防范化解心理危机,走出困境过上有意义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一直刻意游离于日本的主流媒体,常年旅居海外,期望用第三者的眼光审视日本.作为一名日本人,特别是父亲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人,战争问题一直在村上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内心的挣扎与拷问下,村上春树在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战争,也在很多场合下发表过公开言论,表示对于战争的看法.试从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等三部长篇小说及公开言论中,梳理村上春树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一年当中的传统节日,阐述其与生命中每一个特定成长阶段的相关性,不仅能够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理解传统节庆的意义,而且能够从中体悟到节庆与生命教育之连结。对我国固有之传统文化价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生命成长过程在传统节日中的传承意义,从而使生命更充实圆满。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