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淑萍  王建军 《文教资料》2008,21(10):149-150
隔代教养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成为我国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儿童成长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隔代教养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祖辈、家长甚至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隔代养育是相对亲子教育(养)育而言的,其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方便随机抽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某幼儿园126名幼儿的说谎行为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方式进行测评.结果 发现:幼儿说谎行为得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幼儿年龄越大,越会采取一定的策略说谎;隔代教养家庭主要教养人的溺爱与放纵教养方式与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即,家庭教养方式尤其是负面的隔代教养方式,如溺爱放纵等,...  相似文献   

6.
郭红霞 《教育探索》2020,(11):24-27
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对雅安市40名3—6岁农村隔代教养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发展障碍、环境适应障碍、人际关系发展障碍和情绪情感发展障碍。针对上述心理问题,选择适合的绘本书目,编制绘本阅读计划,实施绘本阅读干预研究,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绘本阅读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村隔代教养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祖辈依赖是幼儿在祖辈隔代教养过程中由于隔代亲所形成的对祖辈的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感依赖、依赖人格和行为依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幼儿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参与教养的阶段性是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参与教养幼儿的频率和时间,祖辈是否与幼儿同住以及祖辈隔代亲和教养方式等祖辈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祖辈依赖具有显著影响。要防患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需要祖辈改善教养方式,摆正教养位置,转变教养观念,避免教养冲突,强化教育自觉性,同时需要家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8.
隔代教养在当今社会已经屡见不鲜,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关于隔代教养对孙辈发展的利弊研究主要是从对其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力、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方面加以展开的,而本文将从隔代教养对幼儿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利弊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隔代教养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和抚养,如今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形态。早期阅读是幼儿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教育形式,祖辈也常用此形式。文章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幼儿阅读的影响,探讨了提高隔代教养下幼儿阅读能力的对策:对隔代家长进行再教育、增进祖辈和父辈的交流以及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共同体,以此让幼儿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享受早期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11.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韵律的敏感是儿童的天性,童年期的韵律感中包含了最初的审美成分。儿童文学的韵律艺术不仅鲜明地体现在韵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一些散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体现在语言的显层面,也体现在故事的隐层面。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之一,在表现主体个性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不但保留和传承古老优秀文化,同时还不断改革创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审美意识。本文以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切入点,先从不同层次和深度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分类与风格进行论证,又从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注意力、自制能力以及气质与形体塑造三个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成长所起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第三次浪潮,自20世纪80年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注意、认知、情绪及社会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只有形成一定程度的启蒙心理,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才能学会如何针对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情绪反应,进而完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特殊儿童在感知、注意、认知、情绪以及社会交往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由此开始关注自闭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本文探讨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智力有水平性,同时具有方向性.智力的方向性会造成儿童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风格,或是倾向于主要依赖以感觉为核心的形象思维的文学领域学习,或是倾向于主要依赖以概念为核心的抽象思维的数学领域学习.儿童音乐思维越好,即唱歌音准、节奏越好,形象思维越好,抽象思维越差.反之,音乐思维越差,即音准、节奏越差,抽象思维越好,形象思维越差.  相似文献   

18.
幼儿情绪与行为是幼儿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心理行为发展具有定向性和程序性,情绪诱发幼儿的行为。因此,遵从感知运动到情绪的发展,从幼儿情绪动机到各种能力的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发育进行评估,能够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同时通过提高育儿技能,教会成人与幼儿交流和游戏方式,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技能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前儿童性问题的提出,是儿童性社会化的标志。儿童性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儿童的语言基础和性存在基础之上。此时儿童通过性问题的提出昭示自身的性存在:"性曾在——我从哪里来"和"性此在——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期望获得性教育的解答。另外,基于儿童的性发问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回答方式,文章提出了回答学前儿童性问题的三条原则:主体自求、无道德和坦率自然。  相似文献   

20.
儿童家具作为家具产业的一个分支,具有与儿童相关的特殊性。儿童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特殊群体,从符号学思维和儿童思维出发,对儿童家具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以"儿童为本"为其设计理念,寻找与儿童天性贴近的对象为设计原型,进行符号的借鉴、组合、映射等符号学设计手法的加工,创造出新的适合儿童、与儿童心灵快乐相伴的"家具",是儿童家具设计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