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11页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有没有压岁钱?压岁钱怎么用的啊? 相似文献
2.
3.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引言:昨天,智慧老爷爷听说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今天要学习一些与一年级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关知识,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67~71页。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等认知活动,初步认识角,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教材第69页“,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求出平均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还认得我吗?(认得)对呀,昨天我们还在一起举…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20~2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试一试”,第68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两等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4-66页。教学目的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初步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会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议、猜、算等多样化的活动,认识测量面积的计量工具与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从而建构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格子是标准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72、73页"数字的用处".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