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孙长远、庞学光在《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3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协商治理"说的基本观点与根本缺陷,提出了应实施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进而阐述了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政府主导责任的定位。"协商治理"说的基本观点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非营利组织以及个人等利益主体都是职业教育治理的主体,而这些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协商、合作或共治的方式,共同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在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强大人力资源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予以保障。以职业教育参与主体为支点,构建由政府、企业以及职业院校"多元一统"的职业教育发展支持体系,有机整合不同主体的功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功能系统。审视不同参与主体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功能现状,理性思考政府在管理定位、企业在责任认知以及职业院校在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构建职业教育现代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制度体系、鼓励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等具体举措,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3.
"治理"已成为一种前景光明的对旧式管理和行政风格进行批判和创新的风向标。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耦合而成,其内涵是指政府、社会组织、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治理主体,围绕特定的治理目标,在遵循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与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协调与合作,最终达成增进职业教育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治理行动及其过程;我国职业教育治理需要从目标与价值诉求、放权与增能、立法与建制、技术与平台四个方面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发展,一直是制约校企协同合作的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组织边界的调整、职能权责的整合、运行机制的重构优化等思路,为解决校企协同合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解决范式。文章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视角,探索从政策保障机制、信息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及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质量治理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职业教育走向质量治理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管理概念的新样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呼唤,源于现实困境的诉求,真正体现了"双高"示范品牌打造的价值归属.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通过实施教师、教材、教法的综合质量治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共治、资源互补等类型质量治理,文化高端育人的质量治理,突破问题困境的创新治理等措施,实现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质量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过程协同及治理结果持续等理论出发,构建“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关系薄弱、治理过程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治理结果评估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困境,提出整合治理主体关系、提高治理过程协同效率和实现治理结果持续化等路径,以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以构建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为契机,推进理念变革,重塑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公共价值信仰;重塑政府职能,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新型主体关系,实现行政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共治;注重利益调节,实现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内驱力的最大"聚合"。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态势,应该采取网络化治理模式。这种基于多元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来的横纵交织权力线和行动线的治理模式,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互动及博弈过程中,体现了行动基础的彼此信任、行动主体的多元拓展、行动模式的合作互惠、行动规则的民主协商等特征,而现实的经济社会转型、社会公共价值创造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为校企合作的网络化治理提供了演化动力。为实现校企合作网络化治理的"善治"目标,应着力在重塑政府角色定位、推动企业主导参与、构建多边战略联盟、加强多元集成创新等趋向路径上下功夫,以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规范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大致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建党百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历史嬗变来看,管理的主体、职能、运行和理念具有从单维管理到多元共治、从服务战争到保障发展、从封闭管理到开放合作以及从传统管理到服务治理的发展逻辑。按照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未来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将基于多元化协同治理主体、民主化网络治理结构、一体化区域治理模式以及信息化智慧治理策略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但肩负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治理也迫在眉睫。分析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校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课程治理的特征: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决策,不同决策层的不同主体权利不同;课程治理的对话以多主体间的互动和协商为基础;治理主体之间为协作关系,是对权力和资源更为公平的分配与再分配;与课程相关多元利益主体的责任通过治理过程进行分配。分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策略:建立明确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标准;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机制;改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权力运作方式;明确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主体;凸显职业教育校本课程鲜明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走向治理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治理旨在转变政府角色,实现相关主体的利益契合,关键在于重构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权利。治理视阈下企业权利的重构主要包括: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保障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利益共享,融入企业形态的文化课程及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制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两个经典模型,对校企合作中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了只有企业、学校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双赢.从企业的角度指出了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两个经典模型,对校企合作中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了只有企业、学校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双赢.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及其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依据学校和企业的角色和地位不同,校企合作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学校主体式、企业主体式、共同主体式.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具有不同特征,发挥职能各有侧重.学校主体式和企业主体式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克服各自局限,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和企业融合为承担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共同主体式模式,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境界,高质量履行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的战略抉择。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面临着"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壁炉化"、政策法规"缺失"以及政府"缺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校企合作存在着多个权力中心,"多中心治理"为破解校企合作困境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范式。为了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必须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来推进校企合作的有序运行。通过对合作共治的理念重塑、价值融合、法理依据和利益保障机制构建,以实现多元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治理协同。同时,还要加快合作共治的制度体系变革,为校企合作提供"官、产、学"三重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的架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等倾向,其深层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差异。对此,建议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划桨"到"掌舵",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共治理念,加强各主体的价值融合,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打牢思想基础;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内部治理权,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有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两种.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其他渠道,这主要表现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士等国的职业教育办学中.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政府.德国企业职业培训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实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为逻辑起点,基于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提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之"学校主体"模式、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教育型企业之"企校一体"模式、现代职教集团之"多元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政府及学习者等利益相关主体对于职业教育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期望,但是在其背后蕴藏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论述逻辑。这种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利益诉求及期望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给职业教育治理带来了挑战。基于遵循利益协调和权力均衡的原则,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关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最有可能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