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育善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4):F0003-F0003
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十多年了,在大大小小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好几百篇文章。由于工作忙,不加班的礼拜天才是我写作的黄金时间,静下心来,挤出几个小时,一口气写成一两千字的文章。这样,一整天人心里的舒坦,比干成一件工作被领导肯定还要美。时间一长,也养成习惯,没时间写,就忙里偷闲坐下来想想,感觉蛮好的。我十分钦佩那些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能写出长篇小说的人,他们那种驾驭时间的能力,让我这笨人怎么也赶不上。  相似文献   

2.
"鱼缸里的水是温暖的。可是有些鱼,它们会成群地穿越寒冷的海洋,迁徙到辽阔的远方。因为那里有它们的家。"——题记一个人的时候,回忆总让人温暖,不论怎样,那些在暖风中闪着光亮的碎片,总是带着让人感动的色彩。所以,我总是庆幸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很幸福。  相似文献   

3.
阿英一生写下的近百万字的散文,无论是日记,还是随笔、悼文,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充满生命活力,富含人生哲理,流畅素朴。隽永耐读。阿英的散文,是他生活于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他的思想和灵魂的结晶,也是他追求真理,不断革命一生的光辉记录。  相似文献   

4.
寓言散文真正被重视,并臻于成熟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寓言文学的形成。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丰富了古代散文的种类,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  相似文献   

5.
一抹绿     
生活的画卷上偶尔会浮现出一抹青翠的绿色,那会是成功后的启示,会是失败后的教训,亦会是对幸福或悲伤的感悟。那抹绿色就是生活的提醒,它很重要。--题记  相似文献   

6.
章探讨了散意境的本质内涵及其与诗歌意境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创构散意境的三条途径:抓住动情之物是意境创构的根本;突出寓意之点是意境创构的核心;展开想象之翼是意境创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经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在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平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基本上来说,所有学习文学的高中生,都有过散文创作的经历。但是,每个人对散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创作能力也有高低之差。因此,在文学写作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名人的作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感受散文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要领。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素以平淡、清新、自然、悠扬、缜密为特点,被誉为现代汉语的楷模。文章认为《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给亡妇》等为代表的经典散文,或是平淡朴素或是华丽绚烂,总是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格外扣人心弦。这种“淡淡的哀愁”美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也与作者的个性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深秋一抹绿     
在洒满黄叶的林间小径上,且走且停。午后的阳光穿梭于林间,树林通亮起来。站在一端,一眼望去,一半金色一半绿色。驻足之地正好金叶浓聚,聚集的金丝线映在脸颊,格外暖,格外美。浓浓的金叶斑斓融汇,似一缕缕金丝织出的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党争活动频繁、激烈,朱熹作为南宋道学党魁,其毕生亦深陷党争旋涡之中,党争活动对其散文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从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可见南宋衰世之中党争乱局的激烈复杂;二是在"以文为器"的散文创作观念下,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服务于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三是朱熹在不同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受其心境影响,有着不同的书写内容和情感基调;四是可从其党争与散文创作中见其多层次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2.
心存一抹绿     
  相似文献   

13.
那一抹绿     
<正>天气燥热,蝉鸣聒噪。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掀起一阵阵的热浪,两边是各具特点的叫卖声。我似乎有点迷惘。路过一片树荫,我看到了一个佝偻的老人,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在街道旁的绿化带里不知找些什么。他身旁的手推车上挂着一个扬声器,传出二胡乐曲声。那声音婉转动人,似林中涓涓细流一样清脆悦耳,为这嘈杂的街区带来了一丝宁静,给我浮躁的内心平添了一些安宁。  相似文献   

14.
本试图通过对三毛生命历程与创作轨迹的解读,阐释其各阶段的作品风格及成就,以期总体把握作家的人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时传喜 《山东教育》2005,(28):55-56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的心情非常好,一路看着风景,轻松、愉悦,竟有些忘我了。忽然,身后传来一声粗壮的问候:“教师,干什么去?”接着,一辆电动车超在了我的前面。“哦,我去听课。”我打量着眼前这个壮实的小伙子:面熟,是自己的学生,没错。“你是去上班?”我微笑着问他。小伙子腼腆地说:“是,是去上班,我先走了,老师。”“先走吧!”几句简短的对话却使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化对余秋雨散创作的影响,从而说明余秋雨对中国传统化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两篇     
我的父亲 八月八日是父亲的忌日,离中秋只有一个星期。父亲去世已经十六年了,如果他还在,今年就是七十了。十六年了,父亲的坟头早巳长满了草,每次回家,只要稍有时间,我都要去看一看。坟头的草总是很深,想要去拔,却无从下手。祭台上的草也是这样,正如心中的遗恨,  相似文献   

18.
窗边有一抹绿,慢慢地往上爬……它就这样静静地蔓延着,向上,向左,向右,却决不向下,衬着蔚蓝的天空,映着黝黑的土地,悄悄地蔓延。于是,在我的心底也长出了一抹绿,向上,向左,向右,却决不向下……搬了新家,多了个极小的观景台,连人都站不下,  相似文献   

19.
20.
长这么大,我只知道“孝顺”这两个字怎么写,对“孝顺”的理解很肤浅。我也只知道大人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们关怀备至,有求必应。而我们作为子女的,真正孝顺的却不多。但有一天,我被一位平凡而朴实的人深深感动了,而且,深深地把他裟进记忆里。那天,我因病去医院。在输液室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就坐在我旁边,也在输液。因为老奶奶年纪大,耳聋眼花,说话有些哕里哕唆,她的儿子在旁边耐心地倾听着。时间长了,老奶奶坐得累了,迷迷糊糊地快睡着了。她的儿子看见了,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她盖着,把自己的手当作枕头,给老人靠着,不嫌累不嫌酸,还亲切地说:“妈,这样舒服吗?你累了就睡一会儿吧!你放心吧,我看着呢!”“我手酸啊!”老奶奶指着输液的那只手说。儿子就用另一只手不停地给妈妈揉啊,捏啊。他的一言一行,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五分钟,一刻钟,半小时……好长时间过去了,儿子仍然静静地看护着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