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2.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与友人春游,吟诵新作,“不绝声者二十余里”(《与元九书》)。可见其苦吟之一斑。李贺在诗中记载了自己彻夜苦吟的情景:“吟诗一夜东方白”“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臼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他母亲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巳耳。”贾岛“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有一次,他一路苦吟。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被关押了一个晚上。而“推敲”的美谈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白闲。心与身为仇。”别人评价他,“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临汉隐居诗话》)此外,  相似文献   

4.
晚唐著名诗人马戴,以娴熟的艺术技巧与独到的眼光,把日月河川、山石寺庙、风雨草木等自然意象嵌入诗行,寄情托意,不着雕痕。本文拟粗浅地探讨一下诗人是如何将这些意象或纯以白描,或显隐叠加,交相糅合出那无尽的爱恨情愁,并形成他那紧道生峭,恣远高古,又不乏沉著、飘逸、秀拔之格调的。  相似文献   

5.
论贾岛、姚合诗歌的心理文化内涵及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韩孟诗派中,贾岛、姚合诗歌创作的个性尤为鲜明,以仄僻寒狭的趣尚与风貌表现出对韩孟派一定程度的超脱,显示出独立一体的特点。贾、姚以诗为生命的存在方式,造成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寒苦委顿的人生与逃避现实的心态,又使其创作局限于极为狭小的视界,表现于诗歌艺术之中,则是寒狭精密的意象构织。这是一种衰世文人命运与心态的典型标志,因而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唐末以后的末世文人无不借助贾、姚诗歌范式而得到心灵的调适与休憩  相似文献   

6.
组诗《百苦吟》是嵇永仁在牢狱中创作的,体现出诗人身陷囹圄却泰然自若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也凸显了其诗歌风格。他的诗歌既有白居易式的通俗易懂,又有李商隐式的含蓄内敛。  相似文献   

7.
杜荀鹤自称“苦吟士”,但不是典型的苦吟诗人。他以“伤时”、“济物”的时事诗、政治诗而奠定了讽谕诗人的地位和影响,又以明丽清新的写景诗句而与苦吟诗派某些诗人创作的幽冷奇僻场景和哀怨凄苦情调大异其趣。《唐风集》全部是近体诗,其创作的特色是:散句多用重字叠词;对句多用数目字;对联多用流水对;对联精心写景。“杜荀鹤体”的特征是以律诗写时事,以通俗的语言炼字炼句。  相似文献   

8.
黄景仁是清代中叶乾隆时期诗坛上迥异于流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大胆抒写寒士的不平之呜。文章试图以“好作幽苦语”为核心,梳理其文学思想,探寻其“幽苦语”背后的深层原因及丰富内涵,进而上升到文学创作的表现层面:执着地写诗人之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关“苦吟”诗派诗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论析和探讨。中、晚唐的“苦吟”诗派的理论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背景。除了社会现状和诗歌发展阶段的因素外,诗人潜在的“自苦”意识是其深层的心理依据,而这一心理依据是与中国文士的传统人格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作品中,在关于“苦吟”的诗论以及唐代诗歌创作论的演变中,这一特点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文化主体性弱化和封闭性的角度,探讨了贾岛"苦吟"生涯和诗歌意象的选择,说明了 "贾岛现象"历史生成的文化层次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潘阆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继承他们的“苦吟”精神,诗风清苦,但不像贾岛刻意追求奇险的表现方式和锻炼字句,在表现上更自然,语言通俗平易,诗风多了平淡闲逸的特点。还有一部分诗歌,沿袭五代“粗犷之习”,诗风粗狂、洒脱,有向风雅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贾岛是中唐后期的重要诗人,他以"苦吟"诗名世,其"苦吟"的做诗态度与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学习贾岛"苦吟",不仅学习其"苦吟"诗歌创作的范式与方法,更多的是向一种"苦吟"精神的回归.贾岛借"苦吟"寒士的落寞孤介情怀,宣泄对社会不平的怨愤;又以禅宗思想的审美意趣为导向,在营造空寂幽寒的意境中,淡化现实的苦闷,超脱尘世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佛教“苦谛”与杜荀鹤诗的身世之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山林隐逸诗人中多叹老嗟卑之作,在杜荀鹤诗集中,更是充满了感伤身世的凄凉戚苦之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饱经坎坷、屡受摧挫的人生体验使他不得不信解佛理禅意,尤其是对佛教“苦谛”深有体会:另一方面也因为与佛门有较深渊源,所以对世事人生有比一般人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感叹。这种身世诸苦的诗篇,反映了封建社会部分文人的心灵归宿与精神结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唐诗人贾岛对晚唐诗人群“咸通十哲”的创作发生深刻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相同的自卑人格,二是他们相同的诗歌思想———苦吟。  相似文献   

15.
《名媛诗归》为明代所刊之古代妇女诗词总集,收从上古至明妇女诗共三十六卷,多为上层妇女之作。其中唐代占七卷之多,仅次于明朝;而在所选唐代妇女诗中,女冠诗无疑是最突出的。《名媛诗归》以明末竟陵派诗歌理论为基础,对女冠诗的代表李冶、鱼玄机作出极高的评价;尤其对鱼玄机的艳冶诗风,力排古人之见,作出更为圆通的解释。这种女性诗歌的编选,是与晚明的社会风尚与思潮紧密相关的,是对唐朝女性真实写作的历史回应。  相似文献   

16.
中晚唐诗歌和小说互相配合,咏叹同一故事,在传播形式上反映出小说影响的扩大.传奇小说还深入地影响了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段与审美趣味:诗歌创作大量使用小说故事作为典故,或者咏叹传奇小说擅长的故事题材;叙事性大为增强;自觉追求俳谐趣味、通俗风格,上述因素构成了中唐诗歌新变的重要内容或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李贺的身世遭遇、性格特点以及精神世界,从其诗歌作品的色彩、体制、想象、意境和语言等方面,对其诗歌艺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诗歌的起源问题,有史以来,历代论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诗经》时代汉水流域的诗歌创作和流传不仅异军突起,而且蔚然成风,成为一方诗歌沃土。正是在这沃土之上,才处处响起了《诗经.周南.召南.鄘风》嘹亮的歌唱,才从汉水流域的大山腹地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武双全的著名诗人尹吉甫。尹吉甫的出现,即便不能说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与汉水流域有否渊源关系,至少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了汉水流域厚重而突出的诗歌传统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苦观是佛经中极为重要的义理,贯穿在早期佛经的四谛观中,但是佛教传播日久,各派之间义理分歧,各自为是。《成实论》的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学者不满于当时各家各派对佛陀教义的纷乱阐释,有心重新组织四谛的义理,显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而在它的苦观论述中,则是着重从受的角度来说明苦,即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皆是苦因,乐受是假相,不苦不乐受亦是假相,真实的只有苦受。故,要获得佛经智慧,或者摆脱由三受引起的贪嗔痴等烦恼,需要对诸受作真实的观想,认识到诸受只是苦受,才能趋向泥洹。  相似文献   

20.
《谢翱集》中的睦州诗派至少有五位属于今之桐庐境内的诗人。桐庐在晚唐五代时地处边远之地,而桐庐诗人却能够以其不同的方式追随当时的主流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新变,在当时亦有一定的影响力,由此,桐庐诗坛应该得到新的审视,在整个晚唐五代诗史上都应该占据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