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素以"简朴下的深邃"而著称。本文拟以弗罗斯特的诗歌《停马在雪夜林边》为基点,挖掘并彰显诗中潜在的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的四重矛盾性的深邃主题。  相似文献   

2.
简单中的深邃——解读《雪夜林边驻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罗斯特氏诗歌充满新英格兰乡间风味,诗歌主题朴素,语言平实,充满美国口语色彩。弗罗斯特诗作中最广为称赞的是其抒情诗,而《雪夜林边驻步》又堪称其中的代表作。诗歌语言简单朴素,格调隽永,如行云流水般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而其简单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又引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李明 《海外英语》2011,(5):232-233,242
《雪夜林边小驻》是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诗歌,一直被读者认为是作者众多诗歌中最杰出的一首。该文拟从形式、声音、意象和含义四个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以此管窥弗氏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雪夜林边停》是弗罗斯特最闻名的诗作之一。该诗受到国内学者关注已经由来已久,单是它的题目“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翻译就有20余种。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映出国内外语界学者间交流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牛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3):38-40,9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细微之处发掘深刻的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但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表现深邃的思想内涵,令人百读不厌.在《雪夜在林边停留》一诗中,他成功地运用暗喻、象征、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江琴 《文教资料》2012,(15):25-26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生经历坎坷,他的悲惨的人生遭遇使其形成了忧郁的个性特征,奠定了其诗歌阴郁和黑暗的基调。通过对《雪夜林边小驻》一诗中负面意象如森林、冰湖、雪花、寒冬和黑夜等的分析,可以发现诗人对未来的失望和痛苦,即使是诗歌后半段所给出的一丝光明和希望也不足以照亮前进的道路,让人忘却人世间的黑暗和不幸。  相似文献   

7.
陈君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6):104-105,114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规范的句法和传统的诗体形式来展现新英格兰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因此,他的诗作貌似简单、平凡、通俗,但细细品味,这"简单"之下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尹静 《考试周刊》2015,(1):25-26
弗洛伊德创立的人格结构理论不仅适用于心理学领域,而且可以视作文学作品分析的切入点窥探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雪夜林边》这首精致的小诗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深陷于矛盾的沉思中,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最终主人公在矛盾中寻找到面对现实生活的动力源泉,实现人格中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10.
《雪夜林畔驻足》这首诗被公认为是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本首诗通过对黄昏大雪覆盖下的幽静森林,村落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明矛盾的普遍存在,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理想与现实,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雪夜林边驻脚》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语言特征、修辞手法及谋篇主题。  相似文献   

12.
Talmy的"事件框架"理论和"注意力视窗"理论用来描述人类生活更普遍的环境,可以将其拓展到人类共有的认知现象中。根据事件框架的五种类型,注意力视窗也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本文选取了注意力视窗中的前两种,从路径注意力视窗和因果链注意力视窗的角度分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英文诗歌《雪夜林边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希望能帮助读者从一种新的视角对诗歌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银凡 《考试周刊》2011,(6):36-37
语言是多层次的.因此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不同层次都有所反映。诗歌作为一种结构特殊的语篇.要将其译为另一种语言并在目标语中再现其文学之美.就必须研究和运用各种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自然、连贯、传神,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作者以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对美国诗人舟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停步》的英文原文及四篇中文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写生存诗歌著称,他是一个向人类说话的人。在他的诗歌中,他使用普通人说的朴素的语言,并把自然当作精神的隐喻。他把诗歌定义为“反对混乱的瞬间停顿”。他在《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驻足》及《修墙》这三首诗中探索了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他的诗歌主题对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谨慎进行生存选择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独创性的诗人之一。国内有众多学者从诗歌创作特征与艺术手法文学角度对他的诗进行分析,而进行文体学分析的却不多见。因此,本文作者试从诗的结构和主旨、诗歌的韵律、诗歌中修辞的运用、诗歌中象征表现手法的运用四个方面出发,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诗《雪夜林边小立》进行文体学分析,探究其文体特征以及各特征所产生的文体效果,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其诗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个人理想和情操与提炼加工后的物象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诗歌而言,“意境”就是“诗境”,它是通过“物境”和“心境”来表现诗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诗学所特有的理论。《雪夜林边停留》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同的批评家对它有不同的解读和分析,本文以“意境”理论并比较我国唐朝诗人柳宗元名作《江雪》来阅读这首诗歌,发现在异域文化背景下它依然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用诗人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三个原则来重新欣赏和分析其代表作《雪夜林边驻马》。这三个特色是 (1)诗歌是声音的一种形式 ;(2 )一首诗是一件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的描述 ;(3)诗歌创作是一种艺术 ,它叙述一件事而意指至少比这一件事更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雪夜林畔驻足》这首诗被公认为是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本首诗通过对黄昏大雪覆盖下的幽静森林,村落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明矛盾的普遍存在,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理想与现实,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并通过分析其诗作《雪夜林边小驻》来了解其诗歌创作手法和他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李春芳 《文教资料》2008,(29):32-35
文章基于SFG(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意义的及物性理论,考察了Robert Frost的<雪夜林边停马>(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语篇中实现概念元功能的多种微观效应手段,展示了本诗篇章结构的展开技巧,通过解构过程、参与者于真实、虚幻环境的交织叠加,揭示了"弗罗斯特式"自然诗中的非自然情愫——人的孤寂、迷惘和绝望,解读出其潜流着的人物情绪迷失在自然幻境中的感悟与超脱,以及独特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