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本来会越来越强,然而,据调查显示,随着学生年龄和学段级别的升高,课堂上喜欢提问的人数比例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即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2.
喜欢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思想单纯。面对大千世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问,这对于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释疑、创造的过程。疑问是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天地的航标灯,我们追求的课堂,不仅教师要会提问,更要鼓励、激发学生敢于质疑、释疑、生疑,在疑问中不断攀登、前进、飞跃。  相似文献   

4.
有教师说:“提问像把火,有了这把火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烧得沸腾起来。”因而可以说一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展示。巧妙提问,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要注意,问题的语言表达应简洁明了,尽量使用学生所学过的词汇和语言形式;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学习价值,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哪儿去了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应试教学的扼杀是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每天提问,每堂课提问,于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提问权、质疑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提问中学会批判,在提问中实现精神成长,在提问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提问,且学生提问的状况与教师应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和方式有关;学生的提问类型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对于学生所提问题难度的不同,教师应对方式差异大;教师应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与地域有关,教育存在不公平性.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要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多启发,多探究,要鼓励学生质疑;教育部门应推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之前,课本的内容少,在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之间有充分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率较高,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进入四年级以后,课堂的知识含量增多,即使是小班化教学,在教师进行复习和教授新知以后,连课堂上最基本的学生自我练习并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反思和质疑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江志贵 《中国教师》2009,(Z1):344-344
本文从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入手,探讨了教学中如何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质疑,以及对待学生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何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以达到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控制信息流量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采用现代录像、录音技术,对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随机抽取出的六位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其中新任教师两名、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释疑、解疑 ,学生将学得活 ,记得牢 ,大大提高学习能力。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提问、学生被动应接、盲目迷信课本和教师等现象 ,教师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启发鼓励 ,使学生敢问。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许多学生心中虽然有疑问 ,在课堂上却不敢提出来 ,怕被人嘲笑或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因此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师应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敢想…  相似文献   

11.
吴岚 《教师》2013,(26):50-51
本文论述在专业课的课堂案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传统观点挑战,提倡独立思维。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给我们21世纪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问的权力,创设和谐氛围,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激发学生质疑并与各类课程的学习内容整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教师必须自我改变,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善于质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疑点的讨论和解决,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质疑慎取的学风。教师要让学生分清问题的类型,善问,并懂得如何从课文中找到释疑依据。现以《草船借箭》一文为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郭晓勤 《学周刊C版》2011,(12):177-177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起到设疑、释疑与反馈的作用,是师生间进行互动学习的重要手段。笔者从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结果评价等方面来探讨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视作等待点燃的“火把”.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唯其如此,课堂提问将成为教学改革主要手段之一.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 ,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但不少教师只重视了课堂提问的设计 ,却忽视了提问后学生回答情况的评价问题。所谓评价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标准对人和事物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存在于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之中。所谓课堂答问评价 ,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回答情况的分析评判。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每个被提问学生回答情况所做的现时评价 ;二是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 ,教师对整个课堂提问学…  相似文献   

17.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不断质疑和释疑过程。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地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教学手段。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二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问题生成"情境中积极主动学习,使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发掘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8.
多元授课是两个以上教师在同一课堂上同时面对学生,相互配合对学生释疑解惑,它突破了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多元讲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标新立异的能力。高年级本科生、二年级研究生、博士生是多元课堂授课的对象。这要处理好单元授课和多元授课的关系、确定明确的授课计划、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更深入的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善于“问”才能启发引导学生的“问”;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