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进行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其中的数学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立足于学习兴趣、思考方式、思辨能力等的培养。那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成这些目标呢?今天仅就圆锥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让学生站上操作第一线,亲身经历才能实现深刻认知"实践出真知"。在认识几何图形时,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过,学习过程才不是空洞而苍白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一是创设形成情境,形成感性认识;二是抽象概念特征,初步理解概念;三是强化实践运用,巩固概念认知。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概念的引入,遵循现实性原则;其次强调概念的理解,遵循科学性原则;再次强调概念的强化,遵循应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而不是个人的讲解,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的知识才是牢靠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操作实践的内容,没有实实在在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就是空谈,就是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23页——25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体。2.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 V_(圆锥)=1/3Sh。3.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实验、推导过程。4.会计算圆锥的  相似文献   

6.
王君海 《甘肃教育》2009,(21):60-60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组织者。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然而,广大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如果仅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而不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那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教学要精心设计,从轻松的谈话中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这样既注重了学科知识的建构,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圆锥。教师边画圆锥边标出它的顶点、底面和底面圆心,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圆锥有几条高?再边作指导边画出高。 二、理解等底等高。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请一个学生把它们的底合起来,问:它们底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回答后,再请一个学生把圆柱和圆锥立放在讲台上,把一把尺搭放在圆柱的上底面和圆锥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圆锥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已学过圆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及正方体等有关知识,这些都是学习圆锥体积的必要基础。学生由于对形如圆锥体的物体见得比较少,圆锥的形状又比较特殊,体积计算公式也比较复杂,所以,本课是该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教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圆锥这节教材安排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部分。它的特点体现在“两借助、一掌握”上,即借助图形…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的认识,能熟练计算圆柱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或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旧引新,让学生主动感知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圆锥的体积”是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掌握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题”。在圆锥体积公式(V=1/3Sh)中,高h是充分且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圆锥高的认识就是这节课教学难点了。圆锥高的定义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这个定义完全揭示圆锥高的本质属性,表面看直观易懂,但对以归纳方法为主去学习数学概念的小学生来说,接受并理解这个定义是有困难的。其原因:一是圆锥的高能否观察到,只有观察到才能确信高的存在,二是高既然是以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50页例1、例2。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圆锥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2.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4.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容器若干套,水、沙、米,圆锥形的橡皮泥每生4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多媒体屏幕显示故事画面)你有办法知道一个圆锥实物的体积吗?能否从上面的故事得到一点启示?说一说你…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三、在数形结合中发挥两种思维的合力数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且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先出示教具:三个体积各不相等的空圆柱,一个与其中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然后在圆锥里装满沙子,再把沙  相似文献   

14.
一、创境激趣 ,导入新课1 出示多媒体课件 ,电脑进行由图1渐变成图2、图1渐变成图3的演示 :问 :看到这一情境 ,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学方面的问题?(圆锥的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体积相差多少呢?……)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由此揭示课题 :“圆锥的体积”。二、目标导学 ,自主探究1 定向明标。师 :(1)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用“圆锥的底面积×高”得出的是圆锥的体积吗?(3)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你觉得有怎样的关系?(4)如果已知圆锥的底和高 ,…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49页圆锥体积公式推导,50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及练习十二的第3、5题。教学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圆锥体积的公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结合教材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是在学生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课改前,关于“应用题”教学议论很多: ——中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应用题教学过于形式化、技巧化,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用题教学的训练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分强调用算术方法解题,忽视了代数思想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三、在数形结合中发挥两种思维的合力 数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且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孩子们习惯用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维”。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精辟地指出:“不管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走开多么远,抽象也不能通过它本身来起作用.而是必须伴之以直觉或想像。”  相似文献   

19.
联通,联系、贯通之意。“联通”在学习及应用数学知识时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小学数学本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一旦把它分解到12本书、100多个单元、近千个课时中,就显得有些“支离破碎”。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尤其应当重视“联通”,因为联通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比较中鉴别,在融汇中贯通。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有效的教学未必取决于课堂活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活动时间。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指名学生板演。因为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需要时间思考,板演的同学刚开始计算时,下面同学都在认真观察,但不到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