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论述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只有牢牢地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确切含义有四个,核心是生产力标准和政治标准。即改革开放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为此,在改革开放的局部上就不要问姓“资”姓“社”,相反还要多利用资本主义,但在总体上一定要问姓“资”“姓”“社”。“三个有利于”决不允许在总体上不问姓“资”“姓”“社”,这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本意和邓小平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3.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补充和发展,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实践标准自1845年由马克思提出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邓小平在发展实践标准思想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实践标准与唯物史观结合在一起,先后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发展了实践标准思想。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化。这三个标准之间有区别,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代替另一个标准;同时,它们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它们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第一标准,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目标和生产目标的标准。作为一个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们体现了改革的三个不同层次,回答了改革的是是非非,成功失败。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种种误解和疑问,围绕“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标准而非性质判断依据的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如何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三个问题。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它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基本观点,为我们验证、衡量、审视、评判实践结果。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绩效,评价社会制度提供了客观的、动态的、具有最终意义和最高价值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按照“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我们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思想上的又一次解放。“三个有利于”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澄清是非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决策和行动的标尺;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必然产物;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轻所始终坚持的基本路践、解救思想、实事求是的特色理论精髓是完全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任务的具体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只有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正确理解和把握,才是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实践标准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标准的观点、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辩证统一的,三个标准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和核心,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与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体现了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和行在实践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进程中,屡屡出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而提出的。是衡量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简单的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作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既不能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两者都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强调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两者在最终价值日标上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取向上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对实践标准的深化与展开。首先它突出了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和生产力标准;其次它体现了实践的价值尺度即人民利益尺度;再次它强化了实践结果而不是实践过程的检验功能。坚持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观中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它的实施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条根本性的思想。这个标准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把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活动的根本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命题的必然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所体现的内容都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智慧结晶。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精髓。而“三个有利于’则是这个精髓中的核心和灵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利用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公有制,不仅能解除人们“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疑虑,更能折射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社会主义的目的除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外,更主要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有利于”不仅具有真理性,更具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8.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台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摆脱姓“社”姓“贷”的抽象争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文章对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共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系社会主义的本的基本观点,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物质力量,共同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较之“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对社会主义的化特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