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变迁这一历史问题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初对西洋体操的接受,首先出于强兵的需要,后来发展到强种、强国的要求。这一作为中国近代早期体育发展主流的观念,大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受到挑战。随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向体育是竞技、是娱乐、是健身的观念转变,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这一认识过程,确立起较为成熟的近代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1我国体育发展公共转向的基本含义转向就是指:以满足国家、民族需要的体育发展方式,转向以满足公民体育权利、促进公共健康水平提升的公共体育发展方式。国家体育是从体育服务对象的角度来提及的。一般说来,以服务于国家或者民族的政治目的为核心目标,以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为主要任务的体育发展方式,我们称之为国家体育。在这种方式下,体育必须以国家利益的实现为其至高无上的目的。国家通过体育这一特殊途径,获得在  相似文献   

3.
《体育博览》2014,(10):51-55
2008年,当熊熊圣火在鸟巢燃起时,一个名字也随之呼啸升腾。李宁,奥林匹克的宠儿,缔造传奇的王者,民族精神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操队训练馆的大厅,有两块板报栏,很长时间,仅用作张贴比赛通知。2004年11月25日,路经报栏的教练、队员却要停住脚步仔细观看:训练计划、好人好事……《体操队第一期简报》,正式编辑发行。众人不解,为什么报栏中间留有空白?体操管理中心主任高健,被“总编辑”体操领队叶振南请到报栏跟前,“高导,您是漫画高手,作幅画吧!”高健稍作思忖,行云流水,吊环十字悬垂的动漫人像,跃然而出。“一定要把嘴画得笑意大一些。”一次、两次……擦擦拭拭,直到第五次,高健满意了。随后,他在人像头顶加上几缕发丝,“唉,多画了一根。”仔细数过,正是5根。…  相似文献   

5.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探析中国体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5年第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队各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队在团体项目和单项的吊环、双杠项目上有望夺冠,全能和自由体操有一定的实力,跳马、鞍马和单杠项目不具备夺牌的实力;中国女队在团体和高低杠项目上有望夺冠,自由体操和全能项目具备夺牌的实力,平衡木和跳马不具备夺牌的实力.  相似文献   

7.
体育社会行为模式的转变:从计划人到市场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计划经济体制与计划人、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人的关系 ,提出在体育亚社会行为模式转变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9.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研究十运会开幕式入手,指出我国要想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就必须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阐述了构建中国体育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和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体育本质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仍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代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本质的内在联系入手,从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以期为认识体育本质提供新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体育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回溯生产劳动工具的演变历程,分析生产劳动工具在人类解放自身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生产劳动工具也可作为人类追求自身完善的体育器具;对生产劳动工具与体育器具进行类比;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因地制宜,利用生产、生活工具,自制体育器具,为体育健身与文化娱乐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到体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游的兴起和定义出发,从四个不同角度对已有体育旅游概念做出了归纳和比较,并对体育旅游的内涵及其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体育旅游"这一概念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14.
从群众体育到社会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群众体育到社会体育沈阳体育学院刘德佩在理论上,人们习惯以参与体育的主体和所追求的体育基本价值为分类依据,将体育划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三部分。群众体育(Sportforall)当然也可称之为大众体育或民众体育,但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创立的初始时...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原始体育形态的基础上,从原始社会的发展时期和其他微观层面的探究发现:体育萌发与原始社会晚期体育尚未脱离军事、氏族斗争、祭祀等活动,引发对体育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军国民主义在近代世界体育思想发展中此起彼伏.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体育几乎没有人文主义的立足之地,而受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而形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后虽因科学主义的弘扬而有所掩盖,但残余流存至今.21世纪,中国体育需要重新认识西方体育的人文理念,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进行体育人文价值观的构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体育人文精神的认同,将是中国体育思想跨世纪转变的显著性标志.  相似文献   

17.
运用调查、统计、比较的方法,对'98广西体育高考体操考评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考生在体操考评中不能获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是:动作规格差,起评分低,自选加分动作少等。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为今后广西业余体操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教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分析,指出体育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长芬  陈琦 《体育学刊》2007,14(3):126-129
当代体育价值观从过热的“争金夺银”转向促进大众健康的全民健身,从“服务生产”到“关注生活”、“立足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追寻健康、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当代体育价值客体向整体协调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体育的教育功能、竞争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作为体育本质功能的具体形态,“合而不同”,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代体育的社会价值趋于多元化,体育的经济功能将逐步发展成为显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三者互依互动,产生整体的综合效用,以促进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变化进行史学研究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经历了从生物体育观到社会体育观再到文化体育观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认知存在着约20年左右为一个变化周期的轨迹。新世纪以来,文化体育观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认同,这将影响中国体育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