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梳理汉魏南北朝士族大姓崔氏郡望入手,着重探讨崔氏与卢柳薛裴诸氏在隋唐两代的姻亲情况.通过正史、谱牒与碑志材料相互结合论证的方法提出观点,从姓氏研究的角度来反映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拓拔鲜卑统治者的心态与崔浩国史之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崔浩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国史不过是引发的导火索。从广阔的上考察,是北魏胡汉上层矛盾的反映。同时这种矛盾又不简单是胡汉上层之间利益冲突、政见分歧的矛盾,而是民族矛盾的一种反映。其发生的深刻根源在于胡汉民族间的化、心理隔阂,以及化落后的军事征服拓拔鲜插在执掌国政时面对经济化比其高的汉族、汉族士人,特别是士族高门而产生的并深埋于心的卑怯心理。崔浩国史的纤细过失引发了这种卑怯心理的恶性变态,从而导致拓拔统治疯狂地屠戮崔浩干族高门。  相似文献   

3.
风格各异的秧歌舞体现了汉族人的审美要求,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不懈努力所创造的艺术成果,使汉族歌舞逐步发展与完善.通过对汉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几十年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步伐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相似文献   

5.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6.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三年(1639年)正月二十五日,在其《滇游口记——六》中说丽江纳西族是“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者”。丽江土知府木公在明嘉靖年间所写《述怀》一诗中也说:“丽江西尔西戍地,四郡齐民一姓和”。长者言:古称纳西族只有“和、木”二姓,“和”又叫丽江“和”,表示纳西族特有之姓氏。笔者最近对丽江纳西族姓氏的初步调查资料表明,在纳西族的姓氏构成中,占全国汉族人口55.6%的十九个大姓中,除两个姓氏不祥外,其余纳西族都有;占全国汉族人口87%的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回族主要聚居区,回族与汉族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宁夏社会进步与稳定的基础。宁夏城市化使回汉民族人口出现双向和多向流动,回汉聚居社区的民族交往、民族态度、民族关系以及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回族聚居社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的调查,分析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汉民族关系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史学研究的视角看,“崔浩国史案“案发的原因是崔浩利用撰修国史,调整汉族士族门阀在整个拓拔政权中的地位,受到拓拔最高统治层的打击而致.从本质上看,“崔浩国史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门阀士族在调整政治秩序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是汉族门阀与鲜卑统治集团之间矛盾斗争在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姓氏不仅是血缘关系符号,同时也是语言文化符号。对比研究发现,英语姓氏的演变与宗教文化有关,而汉语姓氏的演变则根植于宗法文化土壤。从姓氏的来源看尽管差异较大,但英汉两个民族的原始造姓方式有着某种一致性。姓氏的字形词义蕴含着英汉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姓氏的承袭习俗反映了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问题,姓名的排序显示出迥异的民族文化心理。透过英汉姓氏符号可以看到两个民族姓氏文化中的历史、民族、语言、文字、地域、习俗、宗教信仰等等五彩斑斓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姓氏不仅是血缘关系符号,同时也是语言文化符号。对比研究发现,英语姓氏的演变与宗教文化有关,而汉语姓氏的演变则根植于宗法文化土壤。从姓氏的来源看尽管差异较大,但英汉两个民族的原始造姓方式有着某种一致性。姓氏的字形词义蕴含着英汉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姓氏的承袭习俗反映了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问题,姓名的排序显示出迥异的民族文化心理。透过英汉姓氏符号可以看到两个民族姓氏文化中的历史、民族、语言、文字、地域、习俗、宗教信仰等等五彩斑斓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姓氏反映不同文化。就中英姓氏来讲 ,这种文化上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中英姓氏的来源以及人名结构这两方面。通过人的姓氏 ,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以及它所具有的文化的某些方面。本文拟就中国人 (汉民族 )与英美人姓氏所反映的文化诸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国人的姓氏来源 ,可以看出它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密切关系。从姓氏来源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远祖来自原始社会 ;还可以看到进入阶级社会后 ,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不仅分封土地 ,设官位 ,而且对有功臣民还生前赐姓 ,死后追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姓氏诸多 ,它的形成原因及类型极为复杂 ,这就造成了姓氏的发展演变情况也相当复杂 ;但是经深入探敲 ,认真比较古今姓氏的发展状况 ,就可以发现有一个大致的趋势 ,那就是渐渐的朝简单明了的方向发展。在这里着重从其演化方式、原因等方面来分析。首先从姓氏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复音姓氏的单音化趋势。在古代尤其是南北朝以前 ,中国姓氏中的复音姓氏为数不少 ,甚至达一半以上 ,但现在复音姓氏已寥寥无几 ,这就证明了中国姓氏是逐渐由复音向单音转化的。汉族的复音姓氏大部分产生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从整个姓氏发展史来看 ,复音姓氏的…  相似文献   

14.
姓氏传承是祖先、家族、亲属认同的基本纽带之一,这尤是汉民族普遍带有的标志性的宗族文化现象。千百年来的民族融合以及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川西北地区的羌族逐渐吸纳或被迫选择了与汉民族相同或相近的姓氏传承方式。本文依据实地调查材料,描述了本地羌民逐渐选择汉文化特征浓厚的姓氏传承方式的情况,继而探析了羌区普遍流传的"族源外来说"和"改土归流称汉民"的相关历史背景与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汉帝国长日渐落的余晖中,蔡邕创作的碑志文无疑是其中最绚烂多姿的绮霞。由于受时代风气影响,蔡邕的碑志文虽然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谀墓之弊,但从艺术成就上,已具备固定的形式和完备的体例,并且章法谨严、语言古朴典雅庄重、句式工整、趋于骈偶化,且在内容上多化用典故,从而开创了后世碑志文体的固定体例与语言风格,在碑志文体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英汉姓名文化传递价值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姓名是英汉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了解英汉姓名文化对于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英汉姓氏产生的背景、历史来源、姓名构成和寓意比较其文化内涵及其传递价值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北周、隋、唐初的士族政策与政治秩序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周后期至唐初的统一进程中,统治集团藉士族政策以调整、重建政治秩序。周隋政权强制将山东士族从其宗族乡里基础中分离出来,却因缺乏制度化的手段而受挫,造成中央政权与地方权力集团的矛盾激化。初唐政权兼顾政权社会基础和官僚体系效能的平衡,编纂士族谱系,使士族的中央化进程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确立了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与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汉民族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分别从汉字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形体结构,汉语语词的构成、语序,男女不同的姓氏名字使用,对男女的称呼以及文献记载等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碑志的文体属性、撰写者的思想观念、撰写者与富民的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两浙地区的富民在其碑志中被理学家撰述为乐善好施的"善士"形象。但在许多关涉富民的碑志中却存在着一些富民为富不仁的记述,这使得富民的实际生活呈现出复杂性。此外,随着南宋科举取士的兴盛和任官程序的严密化,落第士子逐渐成为两浙富民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