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有一篇通讯员来稿和经过编辑加工的采用稿(均附后),让我们对照一下,探讨消息的写作。消息的特点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靠事实说话。但是,它又不能罗列事实,需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主题,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概括。应该说,这篇通讯来稿的事实是清楚的,选材比较集中,主题思想是明确的,语言文字也比较简练。因此,原稿是一篇较好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笔者10年前在黑山县城内发掘,采写出《吕万山,罪恶“731”历史见证人》题材,后经报端披露出这个难寻的历史事实后,在国内外曾产生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摄影中,明确报道思想,确立主题的过程,也常常是摄影记者苦苦思索的过程。记者一旦获得鲜明的主题,引出报道思路,采摄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题材,就能比较准确地完成报道任务。富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往往能吸引读者非仔细欣赏不可。正如有人说:“要把主题加工得象一席美味的午餐,使人‘吃’过以后还想舔舔余味。”新闻摄影主题的诞生,并非记者想象力所及,而是来源于记者的实践真知,他以唯物论的反映论为指  相似文献   

4.
2月25日,魏清海等5名农民业余优秀通讯员欣喜地接到息县广播站的聘书,当上了“特约记者。”息县广播站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多次被评为先  相似文献   

5.
6月13日,这是值得朝韩两国人民记住的一个日子。在朝鲜半岛分裂55年后,金大中作为韩国总统第一次踏上朝鲜领土,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破天荒地亲临机场迎接。随后,两国首脑举行了27分钟的会晤。6月14日,中国各报都及时刊登了这条消息。笔者查阅了其中的53家报纸,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按照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要求,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对民生稿件的调研,先后和同事合作采写了三篇"民生类"的新华社"新华视点"稿件:<浙江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令人关注>(公开稿)、<浙江家政服务业调查>(参考调研稿)、<谁抢走了我的修车摊?--小人物的"饭碗"官司背后>(公开稿).这三篇稿件刊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也给了我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9.
近日,看到几份新闻写作刊物上数篇有关讨论“一稿多投”的文章,多对“一稿多投”持批评态度;有的刊物上还配以漫画,用铅笔线条勾画出一稿多投者的“反面”形象……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篇获奖稿件,它却是由于“一稿多投”才得以发表、得以获奖的。那是在去年元月,我以三个老职工退休后受聘、“超负荷”干活挣钱以至病累身亡为题材,写了篇题为《为谁辛苦为谁忙——三位退休受聘匆匆谢世的老人追思》的通讯,自以为还有点新意,便兴冲冲地送到西安晚报社。不料一位老编辑审阅后当即表态:此稿不能  相似文献   

10.
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包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才能的环境。那么,面对社会的剧烈变化,我们记者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风格、思维方式来迎接这种变化呢?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一种创新精神。江泽民最近反复引用一个词叫“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根本就是创新。记者应用创新精神报道、反映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在年内召开。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着特殊的形势和任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采写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手段,必须把“建强省、促和谐、迎接十八大”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争取更大作为。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13.
2005年,我采写的消息《“高山花园”成为台湾农民的创业乐园》一文,不仅获得了第十二届福建新闻奖二等奖,还得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同志的表扬,他在2006年下半年到闽西调研时高兴地说:“我在你们的《闽西日报》看到了台湾农民到永福创业的消息,省政府及时派人调研后确定永福为全省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这篇报道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记者,要深入下去,善于在新闻“富矿”中提炼出闪光的“金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201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在年内召开。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着特殊的形势和任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采写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手段,必须把“建强省、促和谐、迎接十八大”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争取更大作为。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报纸上,“近日”、“日前”、“最近”时常出现在事件性或以事件开头的新闻导语中,几乎成了这些导语的常用语,有时同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好几条这样的新闻。 “近日”、“日前”、“最近”为何日?《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得非常清楚,这种模糊用语同新闻要求准确不相吻合。况且,这些词语使用频率高了,读者难免产生疑问:既然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事,为何不写清楚具体时间?不敢写清楚具体时间,这里边可能打着“埋伏”。由此,让“近日”、“日前”、“最近”让位,请准确时间“升帐”,不仅是新闻特点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的渴盼。笔者…  相似文献   

17.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吐鲁番日报社按照活动要求,适时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组织一批一线记者组成报道团,深入两县一市一线"蹲点",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8.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是在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那时我不明白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正因为不明白,我就老是默诵它捉摸它,直到40年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我想,这句话如果落在今天某些编辑手里,恐怕早被删改成“我家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了。这么一来,简练则简练矣,可它还能够让人记住40多年吗? 起初我想,先生这样写大概是因为北京的枣树多。的确,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很少没有枣树的。后来才逐渐明白,先生之所以要如此强调,因为那不  相似文献   

19.
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也许还只是一个幻想。写稿殊非易事,录用更何其艰难,用稿的条条框框本来就不缺少,有些编辑偏还要看作者的姓名行事,于是乎就出现了叶至善先生所言的尴尬事,无名的作者总要把自己的作品托付给名人以求“引见”。“尴尬事”其实不仅尴尬,而且令人心痛。时常有这样的情形,作者兢兢业业写出来投给编辑部的文章只被编辑的一瞥就判决了死刑,杳无回音。幸运的会得到一纸意见书,也无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我在负责《人民武警报》军事训练方面稿件的编辑过程中.有关“神枪手”的报道编发了不少。射击训练,部队年年搞,“神枪手”的有关报道年年有。要使这样的训练性稿件吸引读者。就必须常报常新,求真务实,在指导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