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亮宽教授长期致力于傅斯年专题研究,他积二十年之功力,在从事多项个案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参见《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一书《参考文献》四作者相关成果),精心结撰的专著——《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31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马著”)。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相似文献   

4.
唐诗、宋词早就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称,也深受历代读者喜爱。因此,专谈其艺术魅力的普及著作,其数量非常可观。但新近出版的《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刘怀荣等著,38.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似文献   

5.
《思想教育研究》2013,(11):102-103
2013年7月9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下简称《问道》)出版座谈会”。会议围绕如何坚持中国道路、引领社会思潮和怎样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莫娜.贝克(Mona Baker)在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其编著的《翻译研究批评性阅读》的主要内容,并评价该书所收录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方法,从而更全面的了解现代翻译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区域研究的兴起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这样的转变并不孤立。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中国史学界普遍遵循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展开研究,强调把中国的广大国土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随后的年轻一代开始对这种研究倾向加以反思和批判。他们认为,以往的研究把中国的变化单纯归之于西方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应当是法治国家。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已庄严地载入了宪法,从而开启了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纪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从理论上解决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问题,亟需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章主要描述和说明了兴起于明代的商业思潮,以及这一思潮对当时小说的影响。认为这一商业思潮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大,《三言》、《二拍》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两部小说不唯其产生带有鲜明的商业特征,而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也体现出了相当突出的商业意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出其中所蕴涵的一定的小说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125-126
加强中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法律知识的匮乏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薄弱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初中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欠缺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关键性。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基本点";法律教学案例选择的真实性、德育性,是培育法治素养的"支撑点";参与法治实践提高初中生法治能力,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兴趣点"。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个年龄必备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1.
姜朝晖教授的专著《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选择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该思潮的萌生、演变历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揭示教育独立思潮的核心内涵,深化对该思潮的认识,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自颁布和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相较于原先的必修教材不仅在内容上有所调整,而且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暑假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集中探讨了文本解读的问题,而本次研讨活动中所作的研究课涉及了文本解读的延伸——教学目标的定位。陈晓秋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体现了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意识角度出发,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有着重要意义,但中国的传统没有法律信仰并阻碍着中国现实的法治化的进程,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理想法治状态的实现,因而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必须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促进其生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地区共计出版发行了十种版本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构建包括教学单元设置、法律条文、活动方式和情境设置等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十种新旧版本教材进行对此分析。针对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增加法治教学单元设置的数量;增加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增强法治内容活动方式的行动环节;丰富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治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关于法治类型的研究却是个新颖的话题.武建敏、董佰壹(河北师大法政学院在读博士)的新著《法治类型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法律发展史上所存在的多种法治类型,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关于法治问题的新思维,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给予关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愿意将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当中,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没有法治的,好像法治仅仅存在于西方,该书作者从类型学的角度突破了这种狭隘的认识,使人们对法治问题的理解完全达到了新的思维境界.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材料作为论据阐发这个基本思想,并且以贺麟先生的思想作为分析的基础,给人一种十分可信的感觉.在以往人们对于古代法的研究中,多数人认为中国社会并没有法治,儒家主张的是人治和德治,人治和德治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又怎么可以说儒家有法治主张呢?这是一种只看外表而不求真理的认识方式.儒家思想是一种真正的治理国家的方略,在其方略中既包含了法律,也包含了道德,当然也包含了用“贤人”,那么如果我们站在法律的立场上看,无论道德还是“贤人”其实都是为法律服务的,当然法律也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只能蕴含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之中.  相似文献   

17.
黄莹 《考试周刊》2022,(38):141-144
依法治国是中国在历史舞台上、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开启的新的治国战略。因此,培养全民法治意识的热点话题也孕育而生。思政课是传播我国法治教育思想的主要课程,课本也经过多次修改和更迭。现今,《道德与法治》课是经过教育部统一审定,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科目,是学校法治教育的主体,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文章通过对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法治教材的分析以及小学生法治教育意义的分析,同时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后,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责任作为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具备的传统道德之 一,要做好教育研究工作,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特点,利用《道德 与法治》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 意识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县域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体验所导致的问题日渐突出,实践体验成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有效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提高德育实效。本文结合湖南省沅江市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查找文献,研究国内外“活动德育、实践教学”成果,对相关概念、内涵、价值、起源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综合述评,为课题的研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有关于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分别以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使用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丰富,还需更加全面;研究视角注重横向分析,纵向研究不足;研究方法重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