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同样是语文教学环节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明确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避免教学设计中的"异化"和"越位",探索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实质上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效果,为第二课时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一、让好的开端成为奠基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能否拨动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对于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设计思路是: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初步感知。近年来举办的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提倡用30分钟教授第一课时,引发了我们对第一课时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5.
语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对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鼓励学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进入到第二课时阶段,就要体味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那么第二课时的讲解就要更为深入、完善。本论文以《金蝉脱壳》的课文讲解为例,提出采用"三加两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立足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的学科关键能力。小学低段阅读关键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词句理解能力、正确表达能力等。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新课文《我叫黑脸琵鹭》第一课时教学实践,谈一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一、识字教学——多一点"趣"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似乎没什么好讲的,无非是学学字词,读读课文,理理文脉,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也往往是恍恍惚惚度过的。不像第二课时,可以品悟文本,解词赏析,更加容易出彩。渐渐地,第一课时也就不被教学者所重视。然而,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有效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首先要了解第一课时的基本任务,以保证做到不浪费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如果能准确地把握、科学地处理好第一课时,就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学生就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利用校本培训时间重温了新课标,感触颇深.现就课标中阐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困惑: 工作以来,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但凡语文教师都特别青睐第二课时.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课时堪称阅读教学的"山脚".但因为是"山脚",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一、学习字词,体现语文味认识生字、学习词语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常常脱离了语境,效率当然不高。其实,汉字是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教学时,要抓住特点,让学生对这些汉字、词语充满好奇,发现规律,从而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这样的学习才不会枯燥。《小动物过冬》一课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更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义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重难点。汉字的认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为日后的阅读与写作迈出了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识字写字教学进行重点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寻找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焕发起孩子们对所学课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在兴趣的支配下,积极主动探索课文内容。教师通过对第一课时的把握,围绕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进程,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会正确书写每个生字.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起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那么,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  相似文献   

17.
<正>陈小平说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更为重要。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找段落的中心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一、扣题质疑,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识字学词就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侧重于学生对字词的认识感悟,并在课堂上总会留足学生规范写字的时间。接下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尽管转移到了理解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上,但再独具创新的课第一环节要进行字词的复习与检查,因为这是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识写生字、读通课文、感知大意,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是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第一课时内容安排过少,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不少老师谈"第一课时"色变,愁"无米下锅"。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例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它是引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顺利走进文本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第一课时要通过有效阅读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计划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分层次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词语教学,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有效性,能够促进第二课时的顺利进行,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