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正与平等的民主理念是全纳教育的伦理基础。以全纳教育的视角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均等的现象。深入理解并切实推进全纳教育,是追寻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推进教育民主化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它们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凸现,“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试析教育机会均等》(刘明海、王淑娟,《上海教育科研》2006/2)一文中,作者介绍了国外众多的“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展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但是,文中所提及的各种概念的内涵、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的区别以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演变,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结果均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试析教育机会均等》(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介绍了多种教育机会均等的定义,但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因受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型态与教育哲学观点等因素的影响,历来中外学…  相似文献   

5.
试析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市场化进程在我国的推进“,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日渐凸现。本文分析“了教育机会均等”这一概念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并综述了众多派别不同角度的理论分析,最后对比介绍了西方和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研究者大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机会均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而对教育机会均等在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关注较少。现行的课程改革倡导和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具体表现为:赋予每个学生均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机会均等;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每个学生发挥个体潜能;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因才而学,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英才教育的产生历史的批判与反思,探讨教育机会三部曲——入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1.
教育财政公平与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其适龄入学子女也逐渐增多。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无论是在家乡的农村还是在客居的城镇,都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和较好的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日趋严峻。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政府公平财政责任缺位造成的。各级政府财政努力程度不够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制度缺陷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部门、地方利益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筹措措施不力。要解决新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必须做到:遵守和完善现有法律,依法治理农民工子女教育;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财政资助;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改革,逐步改革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逐步规范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和建立较完善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考察和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要真正实现男女两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级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机制,重新审视编订学校的教材,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有效促进性别公平化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过程机会均等和受教结果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通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要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不管如何定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都不可避免收费教育问题。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处理好产业化办学收费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意义重要而深远。本文主要从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入手,阐述当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以及对此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和谐社会视角下提出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与升学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教育平等的重要组成内容,也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机会平等有重要意义.平等的多元内涵和教育的复杂发展过程赋予教育机会平等以多元、动态的内涵,以往多侧重干从某一学科视角如经济学、测量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去解读,从综合的学科视角去解读,而缺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内涵.女性主义视角强调用性别的视角、批判的视角研究问题,具有独特的现代意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平等内涵包括教育起点的性别平等、教育过程的性别平等、教育结果的性别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Religious Experience as a Jewish Educational Idea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The dominant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meritocratic: an individual's chances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should track only (natural) talent and effort, not social class or other morally irrelevant factors.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must presuppose that natural talent and effort can be isolated from social class —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general — if it is to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world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Kenneth R. Howe challenges that presupposition and related elements of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having to do with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as a positional good. Howe argues that, in use,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unavoidably distributes education based on developed talent and motivation that can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thus masking the real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perpetuation of illicit group privilege. Howe then entertains and rejects several rejoinders to his critique, including that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might eliminate the presupposition of isolatable natural talent. Finally, Howe sketches an alternative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based on Elizabeth Anderson's adaptation of Rawls's “democratic 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