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地方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地方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地方文化课程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有待加强,地方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有待探索.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地方文化课程思政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丰富让广大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语文教师要肩负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责任,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现实性、兴趣性、活动性,以防止课程走向"成人化课程"、"只关注地方差异或特色性事物"、"确定课程后实行‘统一制’"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为地方师范院校建设英语"一流本科专业"拓展新的着力点。一流本科专业背景下,通过创建院室两级组织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健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实现"语言技能-职业素养-道德涵养"三位一体英语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本职所在,做好理论型课程思政工作有"上海经验"可以借鉴,但工科实践类课程领域"课程思政"尚无范式可循,分析实践类课程的特点,以案例形式展示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匠精神、工程伦理方面如何开展实践类课程的思政工作,为实践类"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以喀什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内容,深入挖掘"土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讨论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方式,以期达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及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是优化课程思政应用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思政与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主动功能发挥"及"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上的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推动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教学转变,以"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性和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现状,以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为基础和依据,探索心理健康课"课程思政"建设之路,真正发挥心理健康课程之...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最具体最重要的因素,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是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关键环节。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使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课程资源的管理者。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完善课程资源配置机制,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这些管理策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课程资源进行普查、筛选、优化、整合和统筹规划,最终促进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在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校本课程与"汽车文化"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作为现代经济主流模式的电子商务在运行中,大量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鉴于学生的意识形态易受各种负面新闻影响,培养德法兼备的电商法治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课程思政实施思路、课程思政设计内容、课程思政设计亮点、教学措施资源运用、创新转化应用情况等五个方面论述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路径。本课程思政设计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德以立身,法以立业"意识,实现培育德法兼备、法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开发的不断推进,地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已渐成趋势.探索开发陇右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对保护和传承陇右文化,唤醒学生热爱故乡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协调性、适宜性、特色性、促进学生发展性的开发原则,注重培育教师能力,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协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冬奥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鲜活资源,应深入挖掘其思政育人元素,发挥引领指向的育人功能。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精神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系统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促成北京冬奥精神完美转化,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不断提质增效,应分别强化、优化、完善及扩展北京冬奥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赋能基础、增效实力、提质方法及拓域范围四大板块,不断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意蕴,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特色与实力,夯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学理性与实践性,拓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渠道与范围。研究从四大板块实现了北京冬奥精神与体育课程思政二者的逻辑互构,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达成预期的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所在课题组教学经验,对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提出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案,以期为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8.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把思政元素融进专业课的课堂,提升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以"建筑设备与识图"为例,围绕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在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学界对其必要性、可行性、价值、原则、方法与途径等共性问题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但如何以课程目标为据、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如何才能处理好中国近现代史核心课程资源与辅助课程资源的关系,其实效性该如何评估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主要指借助通识课、专业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挖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来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育态势。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却存在思政能力、德育意识及资源挖掘等层面的问题,难以切合时代发展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及实践型人才的要求。对此,本文以税法课程为例,探究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