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关联性。正确选择工业主导产业,并加以积极扶持,促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实现结构转型、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选择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点突破作用的工业主导产业,更具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为例,对该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其发展、扶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溪外经与外贸产业发展的综合分析,提出玉溪市外经与外贸产业发展要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分析产业结构,建立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完善外贸产业发展环境与条件,提升外贸产业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促进玉溪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提升,使外贸产业成为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疆区域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其类型与技术水平代表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区域所处发展阶段,新疆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为瓜果业、畜牧业和棉花产业。其中棉花在规模、技术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与其它作物相比均具有较高优势,但在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瓜果业和畜牧业相比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4.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低碳经济可促进主导产业,成为扬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扬州市低碳经济现存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相关度高;能源基本依靠外省调入;"三新"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资源分布较分散等问题。提出把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低碳技术的推广和低碳示范项目的实施;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树立节能减排思想;培育改造主导产业,提升产业低碳发展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西部地区制造业中,某些行业企业的聚集趋势却始终地存在并逐渐地发展着,它是确定实现西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基础.主导产业的确定和其行业企业的区域聚集在理论上和实证上都证明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金融约束为条件的区域行业企业聚集的原理与原则,为确定西部制造产业集群的确定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基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安徽产业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集聚能力、科技投入和垂直分工水平较低,同时受跨国公司对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亟待进行产业链整合与结构升级。文章从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升级投入能力和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模型,对中东部地区十五省市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某一地区体育产业的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的整体投入水平密切相关,而地区体育产业升级绩效的高低受其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对承德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承德自身优劣势对承德和京津冀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在承德未来经济发展中仍起支撑作用;第二产业是承德市的主导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最核心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重点发展。同时对承德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进行定位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分析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水平,在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因子加权平均求和,得到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水平综合评价值;再依据四级分类,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水平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为相关部门正确判断委托经营性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评价提供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对有序推进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赋能地方产业创新实践重要载体和模式。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主要以政府和学校为主导并呈现多样化特征,产业学院内缺特色与驱动,外缺与地方产业的联动与协同。基于上述特点,笔者深入调研江苏地方主导产业需求,提出构建专业集群与主导产业深入融合、完善产业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多维平台、产业学院高素质数字化产业工人内涵培育等措施,共促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赋能地方主导产业,为地方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深入开展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在对11名教研员进行访谈,分析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水平的提升策略:依托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项目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从区域到学校再到课堂的一体化发展性评价机制;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工具的多样性;引领教师深入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区域教育评价的专业队伍;通过培训、帮扶促使教师学会利用教育教学大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共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从投入、产出和受益三方面搜集整理了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相关指标,构建了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绩效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绩效在各区域中存在的问题.从财政支持、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利用政策措施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蔬菜是围场县主导产业之一,发展潜力较大。本文对该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旅游业区域经济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国民经济贡献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17个市的旅游业国民经济贡献率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差异比较,综合评价了安徽省17个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揭示了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旅游资源视角来梳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价。在把握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品质特点基础上,探讨大湖绿城旅游综合开发的新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文化、产业、城乡协调方面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动“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大众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莫兰指数对2015—2021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态势、融合发展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体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升,呈上升态势;时空演化方面,产业融合协调水平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融合协调等级整体偏低;空间关联方面,产业融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存在空间集聚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建议:区域创新协同,构建融合发展新体系;产业结构协同,促进融合发展新平衡;时空演化协同,打造融合发展新局面;空间关联协同,共建融合发展良性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价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云南省16个市州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差异显著:昆明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型;丽江市和大理州属于中度协调发展型;曲靖和玉溪等12个市州属于低度协调发展型;怒江州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型。根据旅游与经济综合得分比较分类,旅游业发展滞后型的市州有12个;经济发展滞后的市州有4个。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统筹、社会统筹和环境统筹三个方面对天水市2000~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每年都低于全国水平。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和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不断拉大,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其原因在于: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具有根植性的工业发展不足,带动作用表现不明显。为此,天水市在今后的城乡统筹发展中,应明确主导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法的池州市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与朝阳产业。近年来,池州市旅游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池州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首位产业。文章选取了2002-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池州市旅游业的13个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并结合地理学的思维视角,对14年间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出结论 :1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呈现向好态势;2池州市旅游业受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明显;32006年后,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显著提升。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的结论以及池州市实际旅游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TDI的快速发展;2发展多样化旅游业,提升旅游业应对能力与承载能力;3注重旅游内部要素提升,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引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并分析新经济增长理论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因: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最后提出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创新产业新技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