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文言文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没有一定量的读背,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文言文的背诵是令师生头疼的一大难关,要么知难而退干脆不要求,要么好事过多,效率低下。那么,怎样突破背诵文言文这个难题呢,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一、让学生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往往不认真读背,是因为他们认为:"背那干啥?理解了不就行了么?费那么多时间,考试反正出题几率很小。"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总要求:“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那么,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呢?解决的办法就是去理解它,熟悉它,即认真做到多朗读,多翻译,多背诵。  相似文献   

3.
张勃 《现代语文》2009,(8):103-104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多,很多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80%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不但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很难背诵。感觉背诵文言文就是背天书,不知如何是好。一味的机械记忆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重了背诵的心理负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低效的背诵呢?利用板书能够提高背诵文言文的效果。用板书直观、浓缩、形象等特点调动学生视听功能参加阅读记忆,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既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天语文教学应该扬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是一大难点,老师和学生在平时教与学中都花了很多功夫,但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学生背诵文言文困难,或者能背诵课文却不理解其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难以字字落实、准确到位;导致初三总复习时对文言文手忙脚乱。学生能大致知道一些常见实词虚词的义项,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语境中却不知做何解释;能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却难以准确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有些甚至连基本意思都看不懂。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考试时无法下笔,失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比如上海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考试,要求学生掌握300个文言实词。以往的办法大都采用背诵,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则缺乏练习的语境,现在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用文言文写作或交流,学习文言文只是用于考试,过后不久也就遗忘了;二则文言文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一味死记硬背容易生厌。如果按照中国古代造字法来理解记忆字义,即根据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假借和转注不是造字方法而是用字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诵读的重要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诵读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不少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文言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章内容。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大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都有注解,而另外一些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来看,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文言文的阅读需求,估计将来也不会有,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确乎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概括起来便是诵读、理解和背诵,在这三点中,我认为诵读是核心,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毕洪宇 《学子》2014,(4):71-71
正高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用的时间最多的是文言文的阅读翻译和题目的练习,背诵大部分时间也用在了文言文上,可考试时却往往得不上高分,可以看出,文言文学习的效率还不高。文言文分值在高考中没减少,相反,分值有的时候还在增加,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点烦躁,摇头叹息,有一部分同学,见到古文头疼,不想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需求上来说,职高聋生也希望能学些篇幅短小精悍的古诗文名篇。职高聋生学习古诗文名篇有助于丰富他们的语言材料、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但由于听力障碍,聋生文言文的学习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聋校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制定一个适合聋生实际的目标,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措施予以关注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的文言文语言高度浓缩凝炼,句式整齐,多用排比,富于韵律和节奏,还频繁使用对比、对偶、反复和重叠等手法,具有诗歌的若干特性。它抑扬顿挫,易记难忘,使读者从语言文字中享受到了诗歌般的美和愉悦感。今天,我们应当汲取其精华,剔除其形式主义的糟粕,将各类文字写得更好更美,增强可读性,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文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领悟甚至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编<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必须以新的点拨法教之.点拨法教学,即教师三言两语,略作启发;学生熟读精思,期在成诵.点拨法对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养成文言的敏锐语感,领悟文章的写作艺术,优化人文的自我修养,具有明显效应.变"满堂灌"为"点拨法",是文言教学法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古代社会、传承古代文明的前提。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不少中学语文教师仍然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学生学习倦怠,效率低下。探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是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一种尝试。把握规律,教给方法,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现行的教学体系由于受制于教材王朝分期法的影响,故不能很好地揭示古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加强文体意识,建立以文体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样,在现行教材为学生建立起王朝更选中的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教师再为他们建立起以文体为钢绳、以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为主要内容的古代文学发展史,让学生多角度、多线索、多层次地认识古代文学变化发展的历史,领悟到古代文学纵深之处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学习是中学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言自学能力,应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探求规律,积累知识;指点方法,训练能力;研读课,引导思维;拓展阅读,促进迁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充满情和趣、书声琅琅、思维畅通、辩答如流、创新喜人的课堂,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博览群书,背诵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9.
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来说,经典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古代文学经典和部分文化经典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味,这是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anatomy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applic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dical students in British and Chinese Medical Schools. Results from the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nalyzed. Both groups found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anatomy in a clinical context, and in both countries, student learning was driven by assessment. Curriculum design differenc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ritish view wherein stud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feel time pressure and enjoyed studying anatomy more than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resulted in British students being more likely to recite definitions to learn, and the Chinese students found learning from cross‐sectional images easy.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account for the observation that British students were more inclined to ask questions in class, and the prefer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small groups. The findings give evidence to show how ‘cultures of learning’ influence students' approaches and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fluences as factors amongst international and home learner groups. Anat Sci Ed 2:49–60, 2009. © 2009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