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杨峻岩 《新读写》2011,(1):46-47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把握寓言的主旨,自然是“析言见义”。全国各地的中高考作文题,时常把寓言故事作为话题或材料。写好这类作文,懂寓义和明哲理,是关键所在。下面的寓言故事.你读了之后有哪些哲理启示?请不要先看“提示”.而是独立思考.若动笔写一写,那就更好,然后再与“提示”对照,也许你的独到见解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能否利用寓言故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明白如下道理:哲学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可以引导学生向高尚精神境界迈进,感受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睿智和力量……于是,我选择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融寓言于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句话哲理     
《现代语文》2005,(8):34-34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3.怨言是上天给予人类最大的礼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4.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5.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  相似文献   

5.
简单哲理     
小磊 《广东教育》2005,(4):33-33
有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略论《诗经》中的哲理刘则鸣(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关键词:《诗经》哲理,直觉体悟,哲理诗《诗经)本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于它而言哲理似乎总有些不那么恰当。但这也正是我们的误区。哲学作为人生百道之道,常被人们披上博大精深的面纱,以为只有那些大部头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类文学艺术中的一束奇葩,其中,不乏词句优美而又蕴涵深刻哲理的名篇佳句。如果把这些诗句融于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掌握所学的哲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体会诗中的哲理,也是政治试题的一种类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不同的学科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平时加强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哲理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成功不是最高的标准;保持微笑.  相似文献   

10.
11.
寓言教学中,哲理的揭示需要依循着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板块中逐层深入,让哲理的揭示与故事的理解、人物的体悟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应提供渠道,再现心理,在丰盈形象中为哲理揭示奠基;搭建平台,探究根源,在明确观点中为哲理揭示蓄力;营造情境,自由表达,在角色置换中为哲理揭示架桥。  相似文献   

12.
成长寓言     
《招生考试通讯》2005,(1):64-64
袋鼠与笼子 迟到的邀约 单纯的喜悦 “有限”的聪明 听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和”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作“和”。“和”能产生新事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如果只是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不可能产生新事物,就不可能生机勃勃,而出现“同则不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写的一部充满智慧闪光的童话,被译成一百六十种语言的"梦之书",它是写给孩子,也写给所有"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故事中蕴含许多哲理,值得思考。小说通过一名飞行员告诉读者,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狐狸,等等。作者从当时处于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出发,以友情和爱情为出发点,对《小王子》中蕴含的哲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清代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学言小说的顶峰之作,作品不但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而且还讲述了许多生活哲理,对人们的生活起了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意思是:问水塘为什么会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诗人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即: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从书本中不断汲取新的养料,才能保持知识容量的不断更新,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秤一杆秤,主人对它很器重,在农贸市场上买回来的东西,都要用它再称一称。遇到缺斤少两的,主人就要带上它,返回农贸市场,享受一下胜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9.
20.
思想有深浅,作文分高下。一题在手,善文者一箭中鹄,能发当今之高调,能发前人之未发,成似玉之篇章,发珠玉之言词;不善文者,解读文题似雾里看山,不辨东西,似盲人摸象,偏激片面,文章难免云山雾罩,仅得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