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深圳特区报》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透视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因而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由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领衔主编的《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30万字的著作是当代报纸个案研究的一大收获,是学界与业界通力合作的结晶,它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深圳特区报》改版,该报品牌版面、社会新闻园地——《鹏城今版》从原来的每天三至四个版扩张到五至七个版,社会新闻报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两年多来进行的四五次阅读率调查中,《鹏城今版》次次都高居榜首,为《深圳特区报》赢得了读者,扩大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联合编撰的《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24日是《深圳特区报》25周年华诞. 从1925年五卅运动中共党报史上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算起,党报的历史已有80余年.从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形成党报新的工作传统,到2002年《广州日报》树立党报改革的典范,社会环境的变迁促使党报不断摸索、调整、改革.从1982年创刊,到2007年形成独特的"特区报现象",《深圳特区报》作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的党报,在不断变迁的市场经济时代处在改革、创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赵泓  张昆 《新闻大学》2012,(3):21-27
本文将《深圳特区报》的30年历史分为3个阶段,具体分析了它在这3个阶段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深圳特区报》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窗口作用。文中还总结出了《深圳特区报》每每在历史关键时刻敢于抢先发声,在党报的权威性和贴近性、服务性及可读性之间寻找结合点,以及报业经营走在全国前列这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2000年 10月 17日,第四届韬奋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走上主席台荣领获奖证书者中,《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锡添格外引人注目。看到他,人们自然联想到他为特区新闻铸造的辉煌,联想到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曾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 42岁才到《深圳特区报》 出生于1941年的陈锡添,196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日报社工作。1973年,伴随着二汽建设的全面展开,他调入《东风汽车报》(原名《二汽建设报》),并担任记者组组长。1978年,老家在广东的陈锡添为方便照料年迈的母亲,调至广州外…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8.
经深圳市委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深圳特区报》从1989年元旦起,将由一大张4个版扩充为两大张8个版,定价每份3角。该报在扩版之后,将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刷新报纸版面,调整内部机构,力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全国报业之林。扩版后的《深圳特区报》,将立足深圳,服务全国,沟通海外,努力办成一张开放型、多功能、多层次、“窗口”色彩浓厚的报纸,作宣传改革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潮新起之际,我们于去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奔赴南方,着重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闻宣传问题,对位于沿海经济特区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海南日报》、《厦门日报》、《汕头日报》、《珠海特区报》进行了一次学习考察。在半个多月的考察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建设特区的10余年间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特区报纸在新闻宣传上以特有的敢闯气魄为特区改革开放擂鼓助威,以特有的开放精神为特区外向型经济鸣锣开道,创造了令海内外新闻媒介瞩目的业绩,并形成了特区报的鲜明特色。特色之一:以敢闯敢冒的精神在“特”字上做文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在向本刊推荐此文的信中说:“学员李国良暑假中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自己联系到《深圳特区报》实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表新闻作品22篇(含与他人合作)。其中,有4篇被《深圳特区报》评为优质稿。深圳8·5大爆炸发生后,他与报社记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以第一时间赶赴抢救现场和火灾现场,采写了大量的报道,成为最先到达第一线采访的军队新闻工作者。最近,南京政治学院党委给他荣记三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11.
《深圳特区报》明年将迎来30华诞。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第一份报纸,《深圳特区报》肩负改革开放的窗口历史使命,从12平方米的铁皮房起步,发扬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迅速发展成为一份立足深圳,辐射南粤,面向全国,影响海外的重要党报。面对当前新的传播环境,《深圳特区报》坚持传播改革强音,报道权威资讯,秉持读者为本,弘扬特区文化,立志  相似文献   

12.
深圳于2006年12月推出了《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标志着一个把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系统厘定与分项实施的创新型民生城市建设进程的正式启动,这是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性城市建设的新内涵、新维度、新导向。本文试从深圳特区报新闻热线的角度,系统分析30个月内所接收到的66099条报料信息,深入研究《指标体系》产生的民意基础、推进效果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深圳特区报》创刊以来,已经走过5个年头了。在全国新闻界同行的鼎力支持下,我们这张报纸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已发行到全国除台湾省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在港澳和海外也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并在北京、上海设有分印点。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圳特区报》已成为一份初具特色的,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和港澳、海外的报纸。办报的5年,是我们在开放改革方针指引下不断探索的5年,也是我们奋力宣传开放改革的5年。确立宗旨打开“窗口”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开放改革政策的试验场之一。乘开放改革的春风应运而生的《深圳特区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界》2012,(6):128
近日,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为《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作序,高度评价深圳特区报30年成就。方汉奇教授认为:纵观这份报纸30年的历程,一直以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为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特区报》堪称"旗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深圳并非“小渔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8月31日深圳特区报《深港东部“明日之城”腾飞在即》一文说:“……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远小渔村发展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史……”在这里,同以往不时看到的报道那样,说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只是个“小渔村”。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8,(11)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日报》和《南方日报》,采用的是世纪华文SIS报刊连续发行监测分析体系。对深圳都市报报业零售市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有一条深南大道。中共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社的大楼就座落在毗邻市委机关的一边。 1991年11月中旬,我第一次访问深圳特区报,虽说时间匆匆,但一切都感到新  相似文献   

18.
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特区报近几年来,在舆论导向的把握上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生活》版,作为深圳特区报的一部分,既保持了新闻的可读性,又保持了党报的严肃性,受到群众的欢迎。走出社会新闻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在报社编采队伍中有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新闻在党报中只不过是“边角余料”;也有人认为,社会新闻就是登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1995年,深圳特区报开辟了《社会生活》版,社会新闻在深圳特区报新闻版开始占一席之地。《社会生活》版开办5年来,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逐步深化。最初,有不少人认为,社…  相似文献   

19.
耿伟 《新闻前哨》2012,(10):24-26
2012年5月24日,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的盛典上,一部记述该报激情燃烧岁月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下简称《旗报》),引起来自全国各地嘉宾的浓厚兴趣。这部专著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旗报》出版后,引起中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和报界的热切关注。《新闻实践》等新闻核心杂志陆续刊出了《风云收眼底妙手著华章》等一批评论。8月7日,来自人大、清华、复旦、暨大等全国名校的10位新闻史专家,以及有关研究人员,汇聚深圳报业大厦38楼会议室,召开了《旗报》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对这部专著的选题、研究方法、内容记述、资料核验等,  相似文献   

20.
唐健 《新闻世界》2008,(11):13-13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