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历史,更能看清现代政治潮流中的中国近代历史脉络,呈现中国近代逐渐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主题。郭富斌老师原研究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在保持岳麓版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惠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框架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如何在面方冲击下一步步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11,(1):83-85
成果名称:中学历史学科主体探究教学实验 申报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团队成员:张静、姚岚、孙楠、苏万青等 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完呈现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程的资料片后纷纷提出,"外国人为什么要投资修建铁路?""修建铁路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冲击?""慈禧太后拒绝修铁路的原因是什么?"等十几个问题,教师汇总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出需要大家进一步探究的主题:近代前期中国的铁路修建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3.
高三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基本认识:这是一次地主阶级在危机下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失败自救,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深渊的命运。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课设计试图以“挑战和应战”为重点,围绕材料主题整合教材,将理论认识贯穿其中。通过“时代的挑战…‘中国的应战”“历史反思”“继续应战”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认识洋务运动:通过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借助材料呈现的不同观点,多维度评价洋务运动;通过联系与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在挑战和应战中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阶段特征】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5.
回顾20多年的历史教学生涯,收获了许多鼓励与喝彩,也留下一些思考与教训,其中一节课的“问题开放”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教法的一堂课。该课的主题是学习近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福建武夷山农民种植茶叶以及外销茶叶的情况。课堂上,我试图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挖掘颇具典型意义的一则材料,让学生在史料阅读与解读基础上,理解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商品经济对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 ,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主题突出 ,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 ;名目繁杂 ,丰富性与激变性并存 ;文化转型 ,传承性与融合性交替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交民巷地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明朝以来,其区域功能与形态上经历了诸多历史演变.晚清时期西方各国使馆区于此设立,更是为近代北京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变革.本文简要梳理了东交民巷的历史沿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使馆区的建立对近代北京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9年江苏卷历史第22题是这样的: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相似文献   

9.
张彬  彭彩菊 《教育探索》2004,7(12):65-67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西方人格教育学说传入中国,冲击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观念,伸张了 教育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本义,对于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梳理人格教育学说在近代 中国的传播及影响,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必然王燕梅,林钧海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就被迫打开,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①当近代中国经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种种救国方案,使中国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历史巨涨落的时期。变革的目的在于打破封建型的社会结构,求得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涨落的流向是冲击封闭型的社会僵局,赶上西方近代化的潮流。然而,这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却以失败而告终,其症结在哪里呢?本文拟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津梁,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这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的历史环境、内在结构和外部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作一鸟瞰式的掠影,以探求中国近代化失败的多元因素的总和。一、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统治时期审计制度的兴废,不仅是近代民主政治与传统官僚政治之争的时代反映,也是研究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资源虽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审计文化的优秀部分,但主要还是对来自西潮冲击下西方审计思想的移植。它通过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近代审计监察体系。袁世凯统治时期实为近代中国审计制度迅速发展的"阳光灿烂之春天",其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为后来的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近代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历史巨涨落的时期.变革的目的在于打破封建型的社会结构,求得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涨落的流向是冲击封闭型的社会僵局,赶上西方近代化的潮流.然而,这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却以失败而告终,其症结在哪里呢?本文拟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津梁,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这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的历史环境、内在结构和外部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作一鸟瞰式的掠影,以探求中国近代化失败的多元因素的总和. 一、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与历史学>一书以中西比较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冲击,作者以历史思维为线索,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的冲击.尤为精彩的是作者通过对近代西方史学史的回顾,逐步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史学的挑战.据此,笔者通过研读,具体分析了后现代理论如何通过否定历史的科学性来否定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是指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及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核心是以国家观为中心的政治理论;近代思潮的发生、发展,是外部冲击与内部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生存方式的认识史;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以后、五四运动前后和本世纪30年代理论观念的变异或发展,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演变的四个阶梯,从重建帝国秩序、创立民族国家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实现,是中国近代国家学说的三次重大转换;独立、民主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思潮的主旋律,谁能够顺应这一潮流,谁就能掌握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宋景田 《新高考》2008,(5):51-54
一、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历史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它们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三个疑点: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概述就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而言是不完整的;②将中国近代革命概括为民主革命不完全符合逻辑推理:③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足统治阶级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本从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这个视角,界定“中国近代进步化”的历史内涵,突出社会史(尤其是政治进程)对思想化的影响和制约,认为民族主义取向和启蒙主义性质乃是中国近代进步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并且指出它们是在西潮冲击和传统资源转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浙商崛起于近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近代浙商占据区位优势。经世致用的浙江文化,是近代浙商崛起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冲击,为近代浙商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20.
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学的引入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拯救中华的时代巨流,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运动、革命运动;其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