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狂人日记     
再告××卫视及各商业媒体不要再骚扰我、给我发无聊的节目预告,没人要看你们那些破节目——你以为你穿了坎肩——假装严肃——假装文化——我就认不出你!你们必须学会付费采访——按商业规律办事——百万一小时——没折扣。你们想娱乐我——我娱乐死你们!  相似文献   

2.
3.
用日、中两种语言对照,欣赏鲁迅著作《狂人日记》,并解析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婧易 《新读写》2009,(12):26-27
这篇作文有一些意识流的写法。作者打破正常的时空次序,从现在大跨度地跳跃至未来。当然,作者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在这种独白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作者现在生活的影子。看得出,作者与周围的人和事有一些不合拍。其实这是校园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多沟通交流,要融入到集体中去还是不难的。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是一部民族新人诞生的精神史诗。发现黑暗、发现吃人与被吃的荒诞、发现自身背负四千年重担而又在绝望中求生的狂人,以其难以摆脱的被吃焦虑、心灵挣扎的复杂心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赎努力,谱写了心语、对话、独白、呐喊的史诗乐章,并采取剥掉语言的外衣直取本义的形式构筑了更高意义上的象征体系,从而获得了读者整体认同,但其作为现代中国人精神史诗的解读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为钱玄同。  相似文献   

7.
一在稀稀落落的掌声中,我站了起来。此次月考成绩不错,同学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地议论我。好友坤,张着嘴,勉强地对我笑了笑,我便从头一直冷到脚跟。我知道不妙,脑子里突然想起《本草纲目》——不,《本草××》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着吃,莫非他们也会吃人?坤捏捏我的胳膊,弄得我生疼。恭喜啊!她说,干吗这种表情啊,我又不会吃你!  相似文献   

8.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本文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从小说的结构、主题以及形式三个方面探索了作品的影响源,探讨了国外文学及文化怎样影响了鲁迅的创作,从而对影响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来关于《狂人日记》创作方法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五十年来对《狂人日记》创作方法研究的观点多有分歧,甚至展开过激烈的论争。其观点主要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意识流”、象征主义、写实的象征主义等多种。通过不同观点的提出和讨论,人们已在20世纪末逼近了对《狂人日记》的正确理解。本文的总结与评述为本世纪《狂人日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问题,一直是鲁迅研究争论的深层次焦点之一,也是其难点所在。由此切入,对所谓“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这一几乎成为定势的说法提出质疑,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重视角和层面,就《狂人日记》文本建构的创作方法、象征、形象、语言等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阐释,揭示其“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自1918年面世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关于《狂人日记》的研究不仅角度多样,而且呈现出不断深入的态势,文章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入手,对《狂人日记》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促进《狂人日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章从鲁迅的艺思想,“狂人日记”的结构、人物形象的特征、写作技巧几个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的意识流手法,对鲁迅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对两篇《狂人日记》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文学真实性的角度,对两篇《狂人日记》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特定时代唤醒人们向吃人的封建制度宣战、向奉为至尊的礼教宣战的战斗檄文,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性显然不如内容也许较之浅薄,但却能“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的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因为在后者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真实可信的生活画面,而不是果戈理的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17.
夜很深…… 那夜的月光,森然中透着绝望。 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不知道这是第几遍了,只知道每次阅读先生的文章都是怀着几分敬意。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中国家族制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6,(4):72-72
全球54个国家的100名著名作家投票评选出的百部世界最伟大小说揭晓,西班牙作家塞提万斯的《唐吉诃德》得票50%而名列榜首,其它作品则不分名次,其中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  相似文献   

20.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