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史是自有人类以来至今天全人类世界历史和现实的总和。广义上的人类史包括世界史——从分散到整体,狭义上的人类史是指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历史。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系统本身纵向发展的本质联系。世界史则是指直接建立在社会分工与交往基础上的社会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横向发展的历史,它所反映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开放性和普遍联系的必然性。关于  相似文献   

2.
面向 2 1世纪 ,“世界的中国”和“中国的世界”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 ,不啻是一个主体的两面。削弱世界史教学 ,与削弱中国史教学的后果 ,一样地不堪设想。然而自1994年起试行 ,迄 2 0 0 0年正式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简称“新大纲”) ,都把世界古代史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思议的事。众所周知 ,历史是泛指一切事物过去的运动发展过程 ,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 ;历史学则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世界历史研究则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了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人类史前史,经过多层面的研究后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梳理和明晰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正确把握和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三、应用(一 )历史学科应用能力的概念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 ,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 ,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我国中等学校的历史课程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指人类史。人们通常认为 ,作为人类史的所谓“历史”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客观历史 ,即人类迄今为止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其二是主观历史 ,即人们对于客观历史的认识。主观历史以历史学为主要形式 ,是人们对于客观历史的认识 ;反之 ,客观历史则是历史学的认识对象。历史学同其他学科一样 ,其研究对象———客观历史———具…  相似文献   

5.
一般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比较容易,因为这毕竟是本国的历史,比较熟悉,而学习和掌握世界历史则相对来说较难,因为世界史涉及的国家多,结构和线索更复杂,所以成为高考中拉开学生之间成绩差异的重要部分。当然,掌握世界史与中国史一样,首要的是掌握基础知识,下面把世界史中同学们易出错的一些基础要点列举如下: 1.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如人类  相似文献   

6.
(五 )世界史研究进入新的时期。新时期世界史学界在认真批判和清理“左倾”思想、教条主义对历史研究消极影响的同时 ,逐步清除了前苏联十卷本《世界通史》的简单化、公式化倾向对我国世界史研究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开始形成自己的新的学科体系。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吴于廑。吴于廑在一系列论作中提出 ,世界史研究的主题应是“历史是怎样发展为世界的历史” ,其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论述”① 。他的自成体系的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罗荣渠…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要对 2 0世纪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研究 ?这是一个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历史观就是对 2 0世纪世界历史的历史认识 ,即怎样认识 2 0世纪世界历史 ,它的前提是弄清 2 0世纪世界历史从何而来。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由来作过明确论断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 人类社会最初是处在各部族各民族各地区封闭的分散发展状态 ,人类历史的发展被分割在狭隘的各个民族地域中。从最初这种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状态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 ,一个互相联系的‘地球村…  相似文献   

8.
高师世界史如何进行教材改革 ?我认为应以整体、全局的观念来重新探讨世界史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着重表现世界历史怎样从原始的、闭塞的孤立状态发展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过程 ,改变传统的历史分期法 ,打破各种“中心说” ,进一步丰富世界历史的内容。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由彼此隔绝、互不往来的闭塞状态发展为相互依存、联成一体的整体 ,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 2 0世纪 ,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世界历史客观进程的新变…  相似文献   

9.
这本为今年暑假后初中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用的“世界历史”新课本是根据解放后几年来关于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并且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编写而成的。这是一本比较成功的课本。世界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年代的顺序,通过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使学生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参与了中南五省(区)世界现代史 教材的编写,在编写中,我认为有下列问 题值得研讨: 一、关于确立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观 念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 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 类的历史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从 开始就是世界历史。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由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原始 闭塞、分散孤立逐步发展到各民族、各地 区间的日益加强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性 发展的过程。即是说是由古代文明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史的整体观即全球观,它是以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 为认识对象,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的历史观。以整体观认识和研究历史,其成果已不少见,但如何在世界史教学中体现整体观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图通过近代世界史阶段性特征的探索,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认识资本主义这一近代世界主潮流。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整体观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类历史的整体研究,这从他们的“世界史”论述中不难见到。“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少大学历史系正在开设的“史学概论”,主要讲授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入门课,也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很有向读者介绍一番的必要。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而史学就是研究历史的学问。但是历史是什么?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当然,人类史和自然史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与自然界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知识逐渐融入中国知识体系,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自编的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这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知识结构和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社会科学提到了科学的水平。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所能知道的唯一的一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可以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互相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而“按历史顺序和现在的结果来研究人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法律形式和国家形式以及它们的哲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历史科学”,就是社会科学。“真正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史开创了世界史新的领域,搭建起一条由传统全球视野向更宏大叙事的生态环境视野的世界史编纂方法的演进路径.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步入“生态学时代”,一方面全球史学家突破传统世界史体系,将生态史作为全球史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另一方面环境史家关注“跨越国界”的生物圈,以世界史作为研究范围,两种研究取向的结合使得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成为世界史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当时全盘“引进”了苏联的世界史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确信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无一例外地遵循共同的历史阶段逐一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2](P292)苏联世界史体系既“指导”着新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也“指导”着新中国各级学校的世界史课程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从15、16世纪开始了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及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一个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它使世界各部分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标志着历史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从而使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之后世界整体发展的态势尤为突出.资本的全球运动,借助各种经济形式的物质手段把各国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构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联系和总体趋势,并使各国的历史发展日益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这种客观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变化,势必对历史学家的史学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史学界,世界主义的研究新取向脱颖而出.鉴于全球性世界联系的形成,史学研究取向的全球性观念随即产生,史学家的观点由种族、地域观念向全球性观念转变.当世界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新阶段时,以全球观点而不是以西方观点来考察世界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理论上,他们认为全人类因具有共同性而可以互相深刻地理解,全面的世界史可以培养个人与整个人类休戚与共的感情,而不是像狭隘史学那样由于偏见而加剧冲突,造成灾难性后果”.这种全球性观念确定了世界史研究的新取向,并因之形成了“宏观的世界史新学派”,进而出现了以全球观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的整体性问题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列宁早就明确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①但国内学术界的绝大多数论著往往把世界史写成国别史的汇编,或者是地区史和专门史的简单相加,没有把世界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揭示它的总进程、总趋势、总特点以及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也就没有完成世界史学科自身的任务.加强世界历史整体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世界史学科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仅就世界历史整体的形成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