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中医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十余年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与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内学者对疲劳本质及疲劳恢复机理的认识。概述了中药对疲劳恢复作用。这对解决运动性疲劳这一当今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揭示冰雪项目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科学指导运动员使用中药消除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牛磺酸的研究、回顾、总结分析,认为牛磺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其生物学作用广泛,具有较好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多种研究表明,其抗运动性疲劳机制是通过抗氧化、保护生物膜、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运动能力、运动耐力等消除疲劳。但牛磺酸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抗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其作用原理及机制也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基于牛磺酸的认识,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开发价值很大,是当今医药、卫生、保健及化学品等领域里具有广泛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论述了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分类依据及建模方法;在分析已建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标准化的运动性疲劳模型的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性疲劳比疲劳更有针对性,它区别疲倦和筋疲力尽。运动性疲劳发生顺序是由代偿性疲劳发展到非代偿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理过程,所以近年来发展到以综合性研究运动性疲劳,朱司道夫提出F=(-△P)+S,爱德华兹提出疲劳控制链,并用突变理论解释。鲍格提出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表(R·P·E)它和HR、VO_2、VE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特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运动性疲劳时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性探讨。结果表明 ,近年来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越来越深入。疲劳不仅可以主观感受 ,也可以从机体、器官系统、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动性疲劳中,大多数运动员有肌肉疲劳、脾胃功能失调、阴虚、气血双虚等症状,用气血双补的中药八珍汤加味组成的抗疲劳合剂,有健脾补气、补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人体代谢紊乱,迅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十分引人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把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疗法,即运动员自己可以进行的恢复方法,按照恢复方法所需器械情况,自我疗法又可分为徒手疗法和器械疗法,徒手疗法包括整理活动、充足睡眠、娱乐休息、心理疗法,器械疗法包括水浴疗法和按摩疗法;另一类方法是他人疗法,即运动员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或指导下,才可进行的方法,主要包括营养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措施。有机体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2-3种方法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F3药液对小白鼠负重游泳时耐疲劳以及对小鼠极度疲劳耐常压缺氧的影响。结果表明:F3药液能提高小鼠的耐疲劳能力及常压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为依据,论述了脾肾与运动性疲劳,心与运动性疲劳,肝与运动性疲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模型建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与恢复循环的过程是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系到体育竞赛成绩的优劣,然而,这一过程很多的研究不能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所以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大供能系统理论为依据,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分类,为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药膳对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药防治运动性疲劳机理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西医结合开发药膳,是今后研究药膳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药膳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并介绍了健脾益气、补益肾气、养血补肝三种药膳中的一些实用药膳方。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决定了它属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诸多身体素质的综合,日常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要求高强度、高密度、高负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况,从而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文章主要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通过合理休息、营养学、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立体式恢复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疲劳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防止机体过度疲劳都具有十分重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曾对疲劳的诊断进行过许多有益的研究。1973年瑞典生理学家鲍格(Borg)针对疲劳发生时所表现的主观疲劳感制订出了R.P.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游泳抗疲劳,抗缺氧,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睾酮含量等方面的比较来确认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结果:大鼠服用中药后,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延长,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中药结合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运动组。结论:中医药显示出较强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回顾与总结,作者认为在进行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必需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并使之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同时应加大力量对中医基础理论与古医籍的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100多年来,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均难以满意地解释各类运动性疲劳的所有特征。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较深刻揭示了疲劳的机理和本质,并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