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古汉语中的“戮”,其义不同于“杀”,今人往往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含义略等于“责罚以示众”。对活人可以行戮,对死人也可以行戮。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具有词义确定性,在汉语中“爱情”与“慈爱”的施受对象截然不同,而在英文中“Love”则可以涵盖此类意义,并不强调施受对象的区别。本文从汉语史、文学史的角度考察“爱”、“情”与“爱情”内涵与外延的流变以及在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下,“爱情”是如何具有现代意义的。作者认为汉语之所以区分“爱”,系中国深层文化结构的影响所致。此例提醒我们:在理解词的词典意义时也应注意其文化意义,语言概念演变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复杂关系,这些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戮"之探究     
上古汉语中的"戮",其义不同于"杀",今人往往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含义略等于"责罚以示众".对活人可以行戮,对死人也可以行戮.  相似文献   

4.
在训诂中,“杀”、“戮”往往可以互训,但以《左传》为文献依据,分析“戮”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发现戮”在上古的含义并不同于“杀”,它重在责罚以示众。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五册《郩之战》“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解释颇多分歧,有些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可不辨析一下。且摘几种注释如下: 1.(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死了也将不忘这次的失败。之以为戮,以之为戮。Z,代词,指我们。(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 2.寡君:指秦穆公。之以为戮:即“以之为戮”,对累臣们执行刑罚。(徐中玉教授主编《大学语文》修订本第10页) 3.寡君若把我杀了,虽死也不忘晋君的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中“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的语法特点本不难分析,课本却作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注释,“(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死了也将不忘这次失败.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代词,指我们。”我认为此句中的“之”,不是代词,当为“助词”。它用于主语“寡君”和谓语“以为戮”之间,作用是标志这个句子不再有独立性,而作为复句的第一个分句出现,表示话还没有讲完,让读者等待下文,这样就起到了突出和强调“死且不朽”  相似文献   

7.
一、整体学习的概念无论哪一科的学习,都可以分为“整体学习”和“局部学习”两极,从思想方法来看,即宏观与微观的区别。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掌握语文的整体学习方法尤其具有普遍性意义。整体学习法所说的“整体”,是指学习对象“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指综合各部分的“整体性”。“整体性”不等于所有的东西,有一个哲学原理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之和就是所有的东西。例如一篇文章所有的东酉就是全篇的文字,但“整体”或“整体性”却是指这篇文章组织结构内的性质、意义、精神。如果你对一篇文章每个字都理解了,每句话都弄…  相似文献   

8.
“见 及物动词”因“见”有助动词和特殊指代性副词的词性而具有两种语法功用:表被动和指代宾语。这两种语法功用可以根据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和上下意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玩与学     
丁正东 《成长》2020,(4):180-180
本内容主要针对的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相对贫困的山区的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生对学习的定义、自觉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自觉性差的等问题;学生对于“玩”的对象、方式、以及度的把握存在极大的问题,例如玩的方式过激、经常玩一些消极的游戏的等;部分学生没有去弄清玩与学联系和区别,导致“死读书”、“只玩不学”、玩与学混淆等现象。对于上诉问题的一些探究和解决方法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论普通教育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教育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是知识在教育领域的两大分类.两者在知识的内容范畴、组织逻辑和施受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又紧密联系于知识主体的同一性、层次的衔接性和结构的契合性.正确认识两类知识的关系对现代教育人才观念的优化、学校课程的活化及知识管理的强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与困惑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也可以说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实践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一般认为两者是可以相通的,均强调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施受同词”的“词”,有人写作“辞”。《汉语大辞典》注:“词,言辞;文辞。” “辞,文词;言词。”但是,“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还是写成“施受同词”为好。 何谓“施受同词”?孙力平先生在《先秦典籍句法结构中的“施受同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树达先生的“施受同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同一个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用法,这属于语法范畴;二是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与和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这属于词汇范畴。“施受同辞”应限于词汇范畴,且应在同一历史平面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类存在”、“一般存在”和“个体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 ,相应地也就具有三种不同的本质。人的类本质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它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 ;这种本质就是劳动。人的一般本质是指所有个人都具有的共同的根本特征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这种本质就是人对幸福的追求。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区别和个性 ;这种本质是由个人所独具的自然素质 ,社会遇境和个人意识三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 ,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名词作状语,属于文言词类活用。一般地说,动词谓语前的名词,大多是主语,只有少数的(包括时间、方位、处所名词)被活用为状语。虽然如此,但也给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辨识名词活用作状语,首先应以施受关系或陈述关系为标准,辨识其是否属于活用。如果动词谓语前的名词,是动词谓语的施事或受事,就是说,它同动词谓语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句子的主语而并非活用为状语。如“项伯杀人”句中的动词“杀”前边的名词“项伯”,是动作“杀”的发出者,是施事,动词“杀”是陈述名词“项伯”怎么样的,二者是  相似文献   

16.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实际上,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旨,他的“独化”指是的万事万物的一种生化动态过程;成玄英是道教学,崇“无”、崇“道”是其根本信仰,他心目中的“独化”指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也可以说是“道”的功用与化身。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寡君之以为戮”向来是笼统翻译容易,字字落实困难,有的注本干脆不加注,如中华书局版《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高语五册注:“(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之,结构助词。”译句很通顺,但置  相似文献   

18.
湘新邵语方言中的的“在咯里/嗯里”一词,在表达“进行”义的同时,隐含有“持续”义.该词既可以作状语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不同的位置所能搭配的动词及其结构不同.“在咯里/嗯里+V(O)n与“V倒(O)+在咯里/嗯里”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可间断性、可完结性及是动态性还是静态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临时工”,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是与固定工、合同工相对应的一种用工形式,一般是指用人单位雇佣的编制外的临时工作人员。《劳动法》实施后,用人单位招用的一切劳动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区别仅在于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临时工”的概念在法律上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劳动佣工”,  相似文献   

20.
论“富”     
“富”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常常“富”“贵”连用。指有钱又有地位,如荣华富贵。在儒家经典中,“富”、“贵”往往分开使用,如《论语》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意义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富”一般表示“财富”、“财富多”或“占有财富多的人”;“贵”一般表示“地位显要”或“地位显要的人”。但“富”也可指知识上的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