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始于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每一颗灵动的心。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倾听”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连形式也没有。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耐心听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2.
李瑞兰 《成才之路》2014,(13):29-29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为"听"是基础,学会倾听,明白意思,才能为"说"打好基础。而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必须有"思"的参与。这样,你的"听"才有效,你的"说"才达意。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是信息获得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听,才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才能促成"想"和"说"。如果学生不会倾听,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厢情愿;学生不会倾听,课堂上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关注并引导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该首先热爱学生。因此,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说“爱生尊师”。⊙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三流教师只会说,二流教师善于听  相似文献   

4.
听出精彩     
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仍然是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四种技能,让每一位学生能认真听课,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听话的训练,学生上课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听,乐意去听,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能及时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听话训练,提高听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然后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听你教学,做到听有所获,听有所悟。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者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提出问题、推测、观察与实验、讨论等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师生以倾听与言说为对话结构的交往过程。现实课堂中存在"说风盛行"和"话语沉默"等现象,阻碍了教学对话的有效进行。倾听是对话的前提,言说是对话的分享。教学对话的有效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修炼教师的语言品质,重塑"我—你"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对问题深入探究,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当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目前小学生在课堂听讲中表现出来种不良现  相似文献   

8.
“倾听”是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中诊断领域里的一部分,有效的倾听,是实现有效教育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首先要提高老师说的能力,然后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听得清、记得快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听”的表率,让他们能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录、总结,听得思维开阔,再给予学生正确评价,扎实地培养学生倾的听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娟娟 《考试周刊》2013,(29):179-180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又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微弱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会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倾听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甚至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就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倾听着的教育",不仅强调要"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倾听学生"。叶谰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铺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教师不仅要学会认真倾听(不管是响亮的、理直气壮的、还是胆怯的、轻微的),还要善于发现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或愿望。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责任、倾听是一种引导、倾听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2.
倾听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甚至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就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  相似文献   

13.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细心地倾听,要用朋友般的热情和期盼去触摸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听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及时发  相似文献   

14.
学会与学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个性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另一方面,个性也只有在人与人的合作中才能得到健全与发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必须善于与学生合作,一个善于与学生合作的教师,往往就是一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教师。学会与学生合作,必须做到3个“善于”,即:善于倾听、善于宽容、善于等待。一善于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听和说是同等…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注要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先听后说的良好习惯,在课堂评价中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在专项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相似文献   

16.
倾听,是指认真细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甚或是渲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指点什么或帮助什么,但因为有了倾听,你便已经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因此,教师要自觉地让倾听成为自己的一种教育态度,认真倾听,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17.
"倾听",就个人而言,是一种涵养;就群体而言,是一种文化。作为教师既要听学生,也要听专家,听同事,听自己,都要细心地听。我们反观自己的教学生活,观察许多的公开教学,总是感觉行色匆匆,浮光掠影,难免作秀之嫌,不由扪心自问,作为教师,你我都会"倾听"吗?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侧重提高学生听、说、唱、演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倾听的情境,促使学生养成有效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9.
和谐共生教学法,就是追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 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共生共长,追求教师与学生良好的师生 关系,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师生的心灵碰撞和思想的传递。要想 达到这一要求,学生的课堂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倾听是 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 听。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发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布置作业后总有几个学生来问:"老师,刚才我没听清,这会儿的作业做什么?"经常是一件事,要翻来覆去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而不闻,听而不知,特别是低年级考试时,由于很多孩子认字不多,有的完全靠老师读题,孩子必须靠"听"来答卷,有的就是因为不会听,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不会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