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成渝两地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的367所城乡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城乡学校体育的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等失衡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城乡社会经济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教育经费投入悬殊、学校体育地位及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落差等是城乡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理念、构建良性互动的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结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体制和铸造三位一体的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高质量发展是教育优先发展在新阶段的重要表征。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体现出育人目标的素养导向、育人过程的生本导向和要素导向以及育人功效的多元导向等特征。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获得感,提高体育师资培养质量,推进体育家校合作;科学认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体功能和育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国50余年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深入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认为,和谐社会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是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对学生身心两方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和谐发展的和谐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标准中,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开展的宗旨,确立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现实中,健康教育的实施却呈现出种种窘况。根据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对学校教育中实施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以期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受教育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现实国情,通过分析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体育精神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切入点:首先,切实做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其次,现代学校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动摇;再次,现代学校体育应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出发点;从而,现代学校体育达到培养体育精神与弘扬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目标四种基本取向为"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下位概念。针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概况,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角度展现美国的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希望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也希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来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学业成绩,其基础教育体制也相应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芬兰学生优异的表现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作为芬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促使其基础教育整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以芬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视角,分析、回顾了芬兰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而概括了芬兰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倡导"以生为本"理念、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信任文化"氛围浓厚和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包括:落实资源均衡配置理念、推动生命教育整体发展、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建构学校体育信任文化和积极回应信息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观念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使体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结合的有效教育机制。在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特征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学生群体特点",00后"将是未来10年大学的主要群体,要找寻他们的群体特点,应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探索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路径,让"00后"大学生乐参与,长才干。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进行调查,指出,德国学校教育以整体与开放的大体育观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政府、学校、俱乐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体育事业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指出,应更新观念,以"人本"理念作指导,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终身体育习惯;进一步完善场馆建设与运行机制;适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问法探讨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之间的联系,坚持把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坚持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是残疾人体育教育的主旨所在。针对当前残疾人体育教育生活意义缺失的问题,应以生活为目标批判工具理性对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束缚,以生活为源头还残疾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品性,以生活为根基强化残疾人体育教育与生活的关联。坚持回归生活是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倡导"以人为本"的残疾人体育教育以实现对目前残疾人体育教育偏离航道的归正,并注意实现残疾人体育教育研究方法的人学转换。最终,从观念引领和实践指导两个方面发掘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建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其深邃的文化价值内涵以及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系是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应继续充分发挥和践行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本着"以人为本"、"文化交流"的原则大力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每一次更迭都与其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哲学反思就是要解决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认识问题,解决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问题。为此,本研究以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哲学反思的内涵及意义诠释的基础上追溯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所遵循的思想轨迹。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孱弱的根源在于从发展走势上看,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脱离了哲学思想的根基;从历史根源上看,本土哲学之上教育思想的抵触;从社会环境上看,对待西方教育思想功利主义的泛滥;从思想认识上看,否定本土教育思想缺乏辩证主义思考。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呈现如下特征:在学习态度上,主体意识的淡薄;在学习内容上,理性批判的匮乏;在实施落实上,“形而上”精神的缺失。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应改变学习态度,发挥积极的主体意识;创新学习内容,坚持理性批判的态度;抓住实施落实,贯彻哲学“形而上”精神。  相似文献   

15.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我国学校体育带来了理论繁荣,同时其自身也产生了异化。为深化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认识,运用文献研读与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情况,并从体育本体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反思。讨论认为,体育本体是一种以"身体"教育为本职的"工具本体"。基于体育"工具本体"逻辑,学校体育与"运动"及"运动之乐"存在着有限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学校体育可以快乐,但又不一定是快乐的。进一步从历史与文化视角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理论做了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考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全面影响,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促进学校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依据,为北京奥组委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和评估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及举办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确立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教育人本论为理论基础、以健身和娱乐为实践基础的"人本主义"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对过去学校体育存在的权威化价值取向、功名化价值取向、礼仪化价值取向和崇尚正统的价值取向偏差的修正,它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在学校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以"唱童谣,做游戏,快快乐乐是童年"为主题,在校园中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文章通过对北新泾第二小学的个案研究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学校是可行的、必要的;学校环境中,民间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明显的;民间体育游戏进学校,是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民间体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比较分析法,从强制、公平与教育公平三者的辩证关系入手,归纳推演学校强制体育的实施缘由及在教育公平语境下的新内涵.研究认为:学校强制体育被视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治理的方式与手段,是对教育自由的引导、监督和检查.应以自由体育为主旨,以强制限度和平等为原则,以保障学校体育权利实现为基本前提.其实施缘由是对多维学校体育思想混沌期挣脱的渴望、对体育功能的泛化模糊了"强身健体"本质功能的拨乱反正、解决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现实的迷思、以"受益"为原则的教学观和成才观的审时度势,以及强化现行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效度的路径抉择.教育公平语境下的学校强制体育包括起点强制、过程强制和结果强制.依强制程度的强弱又可分为基础性强制、积极性强制和目标性强制,其实质是推动学校体育公平化.按实操顺序,首先是体育受教权利与机会平等的强制保障,其次是强制要求学校体育结果达标,最后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条件、规则、程序公平的强制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