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赐墙及肩     
这则掌故出自《论语·子张篇》所载子贡的一段议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对朝中的其他官员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要强些。」子贡从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官员那里听到这话,便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  相似文献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各种选本,将「辅三秦」释为「以三秦为辅」、「以三秦为辅翼」、「拱卫三秦」、「以三秦为畿辅」等;将「城阙」释为长安。今年第一期《文学遗产》发表丘良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语见《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当时贵族私人讲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内容。这里「旨」指「味美」,「至道」指「最好的道理」,即所谓「明人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的《谋攻》熊。《谋攻》一篇中有「百战百胜」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语。对「百战百胜」一词的解释。《辞源》(2175页)和《辞海》(4627页)均释为:「谓每战必胜。」《汉语成港词黄》(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解释是:「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其实,「百战」是各有所指的,指一百种类型的战斗。即:计战、谋战、间战、步战、选战、骑战、舟战、车战、  相似文献   

5.
「好」字趣谈四川仁寿县教研室廖建华「好」字之本意,美、善也。「好」字为何是「女」加「子」呢?细析之,甚是有趣,其由有四:其一,「女子性温柔,故女子为好」(引《康熙字典》)。女子天生好打扮,爱美之心胜于男,木兰从军归来也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皆...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论积贮疏》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一句里的「以」字,课本注解为:「以,这里用法较特殊,大致属于助词性质,没有实在意义。」我以为这个「以」字应理解成连词,用法与「而」同。自《经传释词》提出「以」、「而」互训后,各家虚词专著多已援引认可。古文中「以」、「而」互文的例证并非鲜见,尤以骈文中为多。既然「而」可连结状语和中心词(谓语),如「顺风而呼」、「终日而思」、「时时而间进」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恒     
孔子对他的弟子提出的修养原则之一就是「有恒」论,这和「君子求诸己」是一脉相通的。孔子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孔子感叹自己见不到圣人、善人这样第一等的人才,但是还想见到次一等的人才——有恒心求进步的人。虽然他们赶不上圣人、善人,但能够坚持如一而不中途而废;那种把没有说成有、把虚说成实、把少说成多的都是与「恒」相反的,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实在太难了。  相似文献   

8.
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一条关于孔子读《易》的掌故,语出《史记》。该书的《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指柔软的熟牛皮。中国古代的书籍是由刻了字的竹、木片串成的,以竹为质料的称「筒册」,用木为质料的叫「版牍」,然后  相似文献   

9.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10.
法家的先驱人物少正卯少正卯,姓少正,名卯,鲁国人,法家的先驱人物。古代有以官职为姓的习惯,“少正”本来是管商业的小官名。少正卯和孔丘是同时代人。在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兴起的春秋后期,他在鲁国开设私塾招收门徒,进行私人讲学,积极维护新兴封建势力,为新兴地主阶级制造舆论。少正卯认识到古今社会上的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他意识到封建地主阶级要得到充分发  相似文献   

11.
你刊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你知道吗》栏中,关于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春来江水绿如兰」一句解释欠妥.作者理解说:「……春天来了,一江碧透的春水,赛过那晶莹的兰天!」把原词中的「兰」,理解成了「兰天」.我觉得这里的「兰」应理解为兰色.兰,是一种草,蓼科,一年生,叶可制染料,即靛青.我们常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就指这个兰.白居易的意思是:「一江春水碧绿碧绿,绿得都发兰了.」用特徵和颜色借代主体,这在修辞学上是允许  相似文献   

12.
本文纵向地考察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流变。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在原有耻光而大之,形成了齐法学说;鲁国出现了臧文仲与柳下惠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春秋后期,孔子是柳下惠而非臧文仲,杀少正卯,齐国以法家为主要特色的思想文化至晏婴重礼而淡化法,齐文化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尚安事客!」课本注释:「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一些古文选读本对此句的注释也大体与课本相同。如《历代文选》注为:「还要宾客干什么呢?」《古代散文选》注为:「还用门客做什么呢?事,用。」显然,以上注释都将「事」训为「用」。将「事」训为「用」,古籍中未见例证。我倒认为莫若将「事」仍作「侍奉、供养」解。  相似文献   

15.
古代普通话     
我国古代重视方言的统一,于是有了“雅言”。它就是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讲学的。《论语·述而》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相似文献   

16.
牛年说牛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称为「牛年」。我国古时以农为本,牛是人们的最得力的伙伴,耕田,拉车(老子乘坐牛车过函谷关)都少不了它。孔子有七十二个得意门徒.有个门徒叫冉耕(字伯牛),还有个门徒叫司马犁耕(字子牛)。可见牛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阅读古籍,有关「牛」的成语着实不少。「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此后,「风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18.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传;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这是过去的经学传统。《春秋》和《左传》是史学,把史学当作经学处理是不是恰当呢?《春秋》是鲁国国史,不是孔子家传,而今《春秋经》一本(《公羊》《榖梁》本)记孔子生年,一本《《左传》本)记孔子卒年;孔子如作《春秋》,记自己的生年是不是恰当呢?他又怎能预知自己的卒年呢?左丘明是孔子同时人,亲见孔子,而《左传》作者能预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两件事都远在孔子以后。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而三家分晋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9.
“贵族学校”培养“贵族”吗?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职高丘山《教育与职业》一九九四年第一期刊载了宁可的《为「上帝」培养「贵族」?》(简称《贵族》)。读后颇多感触.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里谈谈我的几点浅见。《贵族》一文说当今某些「高价学校」(或曰「贵族学校...  相似文献   

20.
坚守的力量     
在史诗大片《孔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孔子。他的以礼治国得到了鲁国国君赏识,帮鲁国从齐国收复城池,扬振国威。可是,当削减计划失败,鲁国公不再用他,他只得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饱受饥寒、战乱之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