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由于古今术语不统一、课程的理论性强、课程的实用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受教学时数所限而讲解难成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音韵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去纷乱、忌抽象、重实用、成系统。  相似文献   

2.
1.序言 讲授或研究汉语史回避不了有关音韵学的知识,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讲这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也怕学这类知识,音韵学这门学科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薄弱学科。表现为能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少,选学这门课的学生少,科研成果少。这种“三少”局面形成的原因,从对师生们的调查来看,有三个方面:①多数人认为音韵学知识枯燥.缺乏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②传统音韵学离现时代太远,学习者普遍感受到学而难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音韵学”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与传统戏曲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首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一个研究与讲授“中国戏曲音韵学”的框架体系,供学术开讨。最后,从现代音韵学角度对在戏曲学界广泛量解说纷纭的重要音韵学术语“阴出阳收”作了全新的解释,试图对如何具体研究戏曲音韵学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4.
比较王力先生分别写成于不同时代的三本音韵学著作的特点、内容、观点、体例上的异同,可以认识音韵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这些书在汉语音韵研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20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领域内的许多研究都在自己的研究中创获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民族对音比较法就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很有启发的方法论尝试。民族对音比较法在汉语音韵学上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价值,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6.
高天霞 《河西学院学报》2014,(1):113-116,120
汉语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由于古今术语不统一、课程的理论性强、课程的实用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受教学时数所限而讲解难成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音韵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去纷乱、忌抽象、重实用、成系统。  相似文献   

7.
杨茜 《华章》2012,(19)
在习读耿振生先生的《明清等韵学通论》中,对于先生所总结归纳的明清时期的音韵学家们有关声韵研究的方法略有所得.通过对于其中所提到学者的著作的进一步习读,并结合自己的归纳总结,本文现对于明清时期几位音韵学家们的研究方法简单地谈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汉语语音、方言、校勘学、训诂学、日常生活等5个方面挖掘汉语传统音韵学的现代意义,旨在提高人们学习汉语音韵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音韵学在汉字、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汉语修辞、普通话、方言调查等汉语研究及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史、字书辞书等相关学科研究中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工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明代,云南的音韵学研究掀起了高潮。其著述之丰,研究之独特,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实在少见。出现了兰茂、杨慎、葛中选等具有代表性的音韵学家。他们各自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中国音韵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韵学研究打开了云南语言学研究的山门,对语言学研究起了开疆拓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李新魁教授一生的科研成果的分析研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李新魁教授在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并总结了李新魁教授的治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是一部划时代的宏伟巨著,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鉴于水平所限,本文只谈了一些读后感,且侧重谈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只在高本汉的个别问题,同时阐述了笔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现代方言与传统音韵学结合的方法,以徐州方言为基础材料,对徐州话和普通话系统的区别作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规律,论证徐州方言的音韵学价值,对某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另一目的在于帮助徐州人学习普通话时自觉地运用语音对应规律正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音韵学知识,从四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语文学又称为小学,其内容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分别研究汉字的形、音、义。这么一门古老的学问,如今还有没有实用价值呢?我们认为,音韵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一些音韵学知识对其语文教学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朱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古音韵学方面造诣极深。他最近写了《古代汉语音韵学入门》一书,这既是一本入门的书,也是一本研究古音韵的专著。该书资料丰富,论述精辟,深入浅出,对大、中学语文教师及专门研究人员来说,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该书尚未出版前,我们从中选出几个章节,先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上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贤前彦对此时期的音韵学已有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大体说来,两汉音系接近上古音系,而南北朝音系接近切韵音,三国魏晋正是变更的关键时期。因此,弄清这一时期语音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研究漫长的语音发展史无疑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因笃对古音韵的研究依傍顾炎武学说,述而不作,没有顾氏那么深透。对汉诗音韵的研究也只是简单举例阐发,无归纳总结。作为一位诗文大家,他的音韵学研究偏重于实用,不是从"小学"的基础上研究古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传播和维护顾炎武古音学以及反对毛奇龄通转叶音说上,李因笃颇有功绩,为乾嘉时期古音学的繁荣作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19.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选了比较多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涉及到平仄、押韵等许多音韵学知识。从学习生的教学实习看,从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看,教师音韵学知识都比较缺乏。为了帮助中学语言教师上好古典诗词课,本文针对新编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八首》,从平仄、押韵、诗律等几个方面作详细分析。这对中学语文教师增长音韵学知识,上好古典诗词课肯定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