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美     
美,人们啧啧称赞,万物苦苦追求,然而,什么是真正的美呢? 孔雀开屏,确实很美,可惜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就收敛了;昙花一现, 可说是美的化身,但也不过几个小时便凋谢了,人们不禁发生这样 的惋叹:美的生命为什么如此短暂呢? 的确,人们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让青 春永驻,美丽常在。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世界上哪有永不 凋谢的鲜花?哪有长盛不衰的事物呢?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 照人,可一人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 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  相似文献   

2.
大家说美     
公公说,美在我的果树园,芒果飘香龙眼甜;爸爸说,美在我的鱼塘里成群肥鱼跃水面;妈妈说,美在我们的责任田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耀人眼;小妹说,美在我的歌声里,  相似文献   

3.
汉字美简说     
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明的伟大贡献,汉字具有线条美,结构美,神韵美,含意义美和音韵美的特点,弘扬汉字的形神美,让汉字为世界更多的人理解,推崇和使用,是中国语言字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也说西湖美     
从小便去过西湖,却从没有发觉它的美.直到前几天看了余秋雨的<西湖梦>,才醍醐灌顶似的明白西湖美.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只要把握住意象的审美特质,就能探骊得珠,获取诗美意蕴,受到情的激励和美的熏陶。下面仅就鉴赏方法略举几例加以说明。一、模糊体验诗歌是美的艺术,诗人们常常在自己多层面的审美观照中创构出一个让人陶醉的美的世界,使意象漫透情感的浓汁而现出多层次和多向度的审美效应;运化出象外之象,流转出味外之旨,让诗美境层臻于极致。王国维感赞“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认为“著一‘闹’字,则境界全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闹”字一经同“红杏枝头”组合,就取消了人们清晰的逻辑分类,而代之  相似文献   

6.
《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的开头部分,生动地记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趣事,笔调优美,富有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7.
(课前 配乐 播放 以“感受 美”为 主题 的系 列 图 片 ,营造“ 美 ”的氛围。上课铃响,停止播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显得无精打采) 师( 走 到 学 生 中 间 ):老 师 今天特别高兴。(生小声议论) 师:高 兴 ,不 是 因 为 自 己 参 加比赛,而是因为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 。 今天 的 学 习 呢 , 气氛 有 点 特别——后边 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大家刚才已 经上了一节课,还紧张吗?(生小 声回 答。 有说“紧 张”的,也有说“不紧张”的) 师:其 实 没 必 要 紧 张 ,平 时 怎么学,今天照样怎么学。好吗? 生(小声地):好! 师:据 说 ,大 …  相似文献   

8.
祖国美妙的语言文字,建构出一篇篇美妙的文章。语文老师研读并设计教学,他的重要职能就是要真正品读出作品的美味来,然后与学生一起,共同享用作品所创造的美感,并充分激活学生蕴藏着的美的细胞,让他们更深的品味作品的美韵,更多的发现和享读身边的美文,更自然的去创作优美的作品,从而使自己的人生真正与美文为伴,充实而美好。选入教材的课文虽体裁不同、题材有异,但无疑大都是优秀之作。老师教学这些作品,应该充分挖掘出文  相似文献   

9.
借助解释学游戏说的观点与方法,从体育文化本体这一角度,提出体育美在游戏者与体育"非形"世界"物我两忘"的观点.运动技能、规则、赛程等作为体育存在的载体或要素,是体育"形"的存在,但不是体育本身.历史游戏者的情感、理想、探索等这些构成体育"非形"部分的存在,才使游戏者沉溺其中,卷入其中.而只有当游戏者沉浸于忘我的投入中获得独自体验时,才真正宣布了体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非形"部分作为体育审美时至关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存在来把握.  相似文献   

10.
诗文都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究竟有没有音韵美?我们认为是有的。文学语言的音韵美,或称诗文声律,就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这不仅是汉文学语言的特点,而且是世界各种语言进入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对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持否定的态度。最明显的是所谓“现代派”,他们把音韵说成是诗歌的“枷锁”。在文学领域中,诗的音乐性,较诸其它文学形式更突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否定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有些人承认诗需要讲求音韵美,散文(prose)(这里指广义的散文,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则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因而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中包含的音乐美,就不去注意。在研究工作和写作方面,都不大注意。其实,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既是文学语言的通性之一,散文就不能例外。这一点,在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散文诗中,就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幸福随想》抓住“幸福”这个老生常谈而又敏感的话题,不是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十分谦和地采用“随想”的方式,娓娓而谈。寓理于趣,很有新意和美意。  相似文献   

1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借咏叹昭君来寄寓诗人的同情。诗开头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  相似文献   

13.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我自爱我的野草”。再读《野草》的开篇《秋夜》,便愈感它是一部美的珍品。 《秋夜》,独具匠心的精巧的形式结构,给人们前后照应的对称美。 这篇散文诗,是写“我”在一个萧瑟的带寒意的凛秋之夜,在自己的后园和房室内的所见所感。作者以时间的自然流动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历史文化长河,还是现实生活,都存在以"病态"为美的现象,学术界也有"病态美"一说。仔细分析发现,人们以"病态"为美是种认识误区。"病态美"是以"病态"为前提和以"病态"为内容,只有具有病态心理的人才以"病态"为美。无论是从字义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病态"不是美。"病美人"的美,不是因病色而美,而在于她绝美的容颜、卓绝的才情和纯真的人品。因此,"病态美"学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江南的秋有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玩赏不到十足。而自己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览一下这北国有着浓厚秋味的秋。其实这种做法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因为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丽,而完美不一定是最美的。江南的秋虽然秋味不足,却显得淡雅质朴,不同于北国之秋的浓重。就像一杯茶不同于一杯可乐。而残缺的美正是如此,它美得不耀眼夺目,不火爆刺激,却给人带来一个无限的想像空间,尽管这样的美有些苦涩,凄凉、幽静,却总让人充满期待。江南的秋…  相似文献   

17.
3月13日,美国和日本分别向第60届联大负责预算问题的第五委员会提出2007年~2009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计算方案。虽然两套方案内容不同,但损人利己的政治意图一目了然,国际社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七条,所有会员国均有  相似文献   

18.
对美与功利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美与功利关系密切.有人认为美与功利没有关系。本认为鲁迅的美与功利相关说持论全面客观,并从人类学、美的本质及审美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鲁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在数学的城堡中行走的时候,你体验到的也许是逻辑结构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法的获得,思想方法的进步,那你除了这些,有没有特别的感受呢?数学有一种美是隐秘的,它悄无声息地散发美的芳香,有种神秘奇异的味道.你想没想过数学神秘而奇异的一面?它又会给我们的路程指引什么方向呢?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教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数学的城堡中行走的时候.你体验到的也许是逻辑结构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法的获得.思想方法的进步,那你除了这些,有没有特别的感受呢?数学有一种美是隐秘的,它悄无声息地散发美的芳香.有种神秘奇异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