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2):47-47
人民日报10月26日《立法与执法》专页,用一个整版。报道了陕西咸阳市政府、山东威海市等地创建服务型政府,千万百计为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头条“新视点”栏登载了记王乐写的通讯《市政府拆围墙之后》,更是引人爱读。  相似文献   

2.
韩亚航空坠机事故导致两名中国女孩当场遇难,媒体在报道这一航空事故的同时,将更多目光聚焦在这两名逝去的如花少女身上。中国青年报通讯《花谢旧金山》中的不当文字,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伦理道德和专业精神问题的批评和思考。回顾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就事件的起因作客观冷静的反思,对新闻工作者如何坚守新闻真实“底线”,怎样在新闻报道中作出客观理性的反应和判断,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一代崭新的社会风尚。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几乎时时都在涌现具有崇高思想风格的新人。这些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语不惊人,貌不出众”,似乎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迹,但就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历程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闪现出感人的思想光彩。二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记者写的通讯《虽死犹生》,又一次给读者提供了一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去年发表过两组关于自行车问题的报道,一是调整、扩大上海自行车行业的生产能力,一是上海、天津自行车厂直接给超卖万斤粮的农户奖售自行车.比较一下这两组报道的得失,对于改进我们的经济宣传不无裨益.调整、扩大上海自行车行业的宣传,是从一月二日发表上海自行车三厂厂长、副厂长的来信《生产条件稍加改善,凤凰车还可增产》开始的.在这以前读者曾感叹过"'凤凰'何日进山来"——三厂的领导人便以此为由头,向全国读者报告:"只要拨给一万平方米的厂房,三千千瓦的电力,三千万元的投资,今年(1981)可增产二十万辆自行车,明年(1982)还可进一步发展.如果实现不了,情愿"引咎辞职".这封信情真意切,很有气  相似文献   

5.
解释性报道是当今国际上颇为盛行的一种报道体裁,特别适用于报道科技新闻和国际新闻。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说:“近代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的复杂和如此难以理解,也就需要不仅报道新闻,而且还应加以说明和解释。"这种说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3月19日头版登载了该报记者龚永泉写的通讯《擦鞋者说》,编辑精心处理,除加框、排异体字,又在稿末加了编后语外,还配发了点评,足见编辑对此文的浓妆艳抹、刮目相看。这篇700来字的通讯好在哪里?笔者仔细地读了四五遍,确是不同凡响,是难得的佳篇。其特点有三:一、“小人物”登上党报的头版,着实引人注目。通讯《擦鞋者说》的主人公,是来自安徽的农民工郭兆松,他在南京莫愁新惠开了个擦鞋小店。他是个普通的中年劳动者,但他的事迹感人。他诚诚实实做生意,就像他立的店规一样:“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因此,生意红红火火,别人擦鞋1…  相似文献   

7.
陕西日报8月29日1版消息《五种新闻不报道》,在读者、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中引起很大反响,并被北京、上海等地多家报纸转载,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对这篇报道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文中四位市委书记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切中当前不少新闻媒体的弊端,即会议新闻多,一般性工作汇报多、领导表态多等等。记者深入采访抓到了要害,为党报改革特别是要闻版的改革指出了路子。本刊选登杨青峰同志的评介文章,希望记者采写出更多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8.
九月九日,首都各大报和各省区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采写的长篇通讯《六年两千件——记胡耀邦同志处理人民来信》。这是一篇有立体感的好通讯,是整党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读后交口称赞,从中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现在  相似文献   

9.
江苏的《新华日报》今年1月26日B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通讯《“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以下简称“板凳会议”),介绍了泰州市、兴化市一些地方每月至少一次“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日”。到时候,市民带上小板凳,找片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甚至是“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市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是通讯第一段的开头,写得既形象,又介绍了“板凳会议”的由来。这就能吸引人,使读者增添去了解、看个究竟的欲望。这篇1700…  相似文献   

10.
11.
《今传媒》2002,(6)
“男人有泪不轻弹”,读了8月16日 《解放日报》《周末版》上的特别报道《妈妈的声音给你坚强》,也不由流下了眼泪,这确实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报道。 感人之处首先来自事实本身,一个身患胃癌、即将离世的38岁的母亲,为了激励年幼的儿子和同样身患残疾的丈夫能坚强地活下去,用录音的办法留下遗言,而此遗言因为充满了对人世、  相似文献   

12.
通讯的大话题。可以通过选择小角度、小侧面进行诠释,即“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经过选择的事实,作为一个“剖面”、一个“片断”,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故事,但叙述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稳住队伍坚守阵地》(刊于1989年8月13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这篇通讯在1989年度江苏省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读了这篇通讯,深感它是一篇颇有思想深度的力作。《稳住队伍坚守阵地》的思想深度,主要表现为主题深刻。它抓住了一个关系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重要问题,引导人们正本清源,确立正确的认识。前两年,社会上曾经刮起一股政工人员“兼职化、业余化”、削砍专职政工队伍的歪风,引起了思想混乱,许多企业受到影响。南京第二机床厂排除了  相似文献   

14.
尹维祖 《今传媒》2003,(5):52-53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改进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减少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干部程序性活动报道,更多关注和报道基层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今年全省新闻作品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一等奖的《延安日报》2002年7月24日发表的《青山作证》,堪称探索中的一篇力作。其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将一些日常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小事,选准了角度,经过提炼加工,刊于报端时,拜读后令人十分敬佩。原因何在?在于《人民日报》把握住农村经济生活的小事、平凡人物的深远意义和崇高品质,挖掘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凸现出小事中的“闪光点”。笔者翻阅了一年多来《人民日报》部分佳作,进行归纳比较,梳理出几种技法,特奉献给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16.
17.
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文章,已成为当前新闻界竞相采写的重要主题。比如,近一个时期以来,围绕着物价问题、职称评定、出国留学、大学生分配、公款吃喝,等等,各家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包括一些政治时事性刊物,都陆续推出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有的文章是探讨研究性质的,有的是批评、揭露的,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社会存在的现象,而又与广大群众利益相关,因此这类报道密切了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使新闻舆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干预生活的新气象,受到读者(听众、观众)的好评。但是,当大家都把焦点对准热点问题的报道时,如何在竞争中胜人一筹呢,那就要看谁能在“早”、“巧”上下功夫了。“早”,就是要问题抓得早,不要等大家都已注意到了才去抓;“巧”,是说角度要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于今年2月8日播发的供新华网专稿和供三大证券报专稿《中国股市,风物长宜放眼量》(新华网记者孙杰 张旭东),是新华社年初就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和问题而播发的一篇重要时评。这篇报道播发后,迅即在全国各媒体和证券市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表现及走势已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2月5日,两市开盘当日,上海综合指数、深圳成  相似文献   

19.
在去年广东省记节的大会上,宣布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荣誉称号的记中,有《南方周末》的向郢。她写的《任长霞传奇》(刊于2004年6月3日的《南方周末人物》A3版)得到了普遍的赞赏。我读这篇通讯时,禁不住泪水盈眶。我认为此稿得奖,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20.
张瑜烨  陈娜 《当代传播》2007,(6):130-132
纪念性题材作为报道题材的一类,是新闻工作者经常接触的对象.鉴于题材重大,历史性资料多,可报道的内容丰富,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纪念性题材的传播价值?这就需要组织者精心策划,需要对体裁选择、报道角度、报道方式及版面安排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媒介自身和读者群体的定位,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从而获得受众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