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中小学教科书的多样化,各地如何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教科书成为问题焦点,立足于选用的中小学教科书评价自然备受关注。但目前的教科书选用评价存在着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标准欠科学、理论视角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学”关注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教科书评价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教科书选用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中国台湾地区开始着手改造国民中小学课程体系,2000年正式颁布《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3年3月完成教科书评价(台湾称“评鉴”)指标实施要点。本文以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改国语文教科书为例,评价此次台湾新课程改革教科书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指标及作业过程,以期对中国大陆地区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名目繁多的教科书评价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评价是提高教科书质量、加强教科书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教科书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教科书评价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推进发展和拓展深化3个阶段,在评价的内涵、类型、功能、内容指标、过程和方法 6个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如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不够成熟等问题。为提高教科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应加强教科书评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研究,建立科学且具学科特色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推动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评价的本质是对价值客体(教科书)的某些属性能否满足价值主体(学生与社会)发展的判断。按照教科书评价本质的显性表达,基于评价目的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基于评价主体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基于评价形态可分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基于评价方法可分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教科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教科书的编制、审定、选用、使用、修订提供服务,评价时应遵守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4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评价主体的缺失是我国教科书评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了评价目的的狭窄化,致使教科书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与针对性无法得到保证,教科书评价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也难以实现。因此,为了保证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广泛性,笔者提供一种比较完整的教科书评价流程,试图通过该流程中三个阶段的评价来确保评价主体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建构可以推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师评价方法观念,合理评价学生;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变革考试评价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建构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实证主义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为核心,两种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补充、交融和整合,共同构成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徐超  蔡敏 《内蒙古教育》2009,(22):50-52
对于中小学来说,教材通常是指师生共同使用的教科书。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学生则利用教材的安排来完成学习的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促进智能与个性的共同发展。由于教材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对于教材的精心选择和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材的编写者、管理者以及使用者都应科学地开展教材评价,掌握教材评价的标准及方法,以致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教师评价,是长期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也是中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一直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发展历程、教师评价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可以明晰地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的概貌,为进行创新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探索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教材选用而进行的教科书评价具有独特的目的,应从教材使用单位的需求和课程标准两个维度制定教科书评价的标准,评价过程应有明确的程序和任务。通过教科书评价能获得有关教科书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和教科书的改进。目前,教科书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基础教育教科书评价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已相对成熟且系统化。与其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美国既有跨州的"2061计划"教科书评价标准,也有各州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本州教科书评价标准,这些标准的研制理念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一致,很好地体现了对教科书价值的判定,并使教科书的价值得以量化并外显出来,对我国教科书评价研究及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