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舞蹈是人类表现生命的最好形式".巴西文化部长、著名歌手兼词曲作家、吉伯托·吉尔称:"‘桑巴'是巴西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巴西国家艺术及历史遗产研究所的负责人指出,"‘桑巴'是‘巴西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巴西舞蹈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中谒观音郑国铨普陀山的名声和观音菩萨联系在一起,真可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老太太遇到为难之事,脱口而出念道"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小孩子们也从《西游记》中知道,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灾难无法对付时,孙悟空就驾起斤斗云到普陀山紫竹林中求助观音菩萨,...  相似文献   

3.
(一天,人体器官召开紧急特别会议,会议由我,也就是大脑来主持.) "请大家安静." (全场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个别‘同志'的工作作风问题,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是‘五官'."  相似文献   

4.
正我國數字的起源和記數法,雖經中外數學史、科學史、文字學家的多方研求,至今尚未能找到具體的證據,提出較圓滿的解答來。甚至反而有愈來愈感到令人迷惑的情形存在。例如"中國之科學與文明"~1這一名著的作者李約瑟氏謂:"……現代形中最初幾個數字,無疑的是象形文字;自四以後,便好像係由植物或動物的命名,假借而來。"接着注謂:"四可能係由‘犀',六或許是‘菌',百或許是由‘柏',萬確係由‘蝎'假借而來,并象徵其具有多種性能。至於描寫在  相似文献   

5.
(互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兼论西周"天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互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观音信仰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相关"疑伪经"和各种"观音灵验记"的出现,加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大众把观音菩萨奉为"救世主",致使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广为盛行.唐宋至明清,"变文"、"宝卷"讲唱观音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广泛流布,观音道场、观音庙、观音山、观音洞等纷纷营建,形成了中国化的观音,使其信仰愈演愈烈,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四川省遂宁市利用当地的观音民俗文化资源,打造"西部观音道场",以此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即将成为西部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31岁的生命,一个才华横溢正当鲜艳灿烂地开放的生命,猝然寂灭了! 萧红(原名张乃莹),一个写出过<生死场>,写出过<呼兰河传>的天才女作家,一个"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年轻的生命,于1942年1月22日晨,带着"身先死,不甘,不甘!……"的情怀,带着一颗冰雪淬过的心,无所恋而又皆有所恋地匆匆告别了折磨人的世间.  相似文献   

8.
吴棠 《大理文化》2010,(9):82-84
2010年8月19日开始在大理古城文献楼展出的国宝铜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系近日州人民政府从美国征购回故乡大理的国宝"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为大理国(宋代)时期造像,青铜鎏金,高45.5厘米,呈站立状。观音造像硕长纤细,形态优美。高髻冠巾,宝冠正中端坐有一阿弥陀小化佛。观音前额有白毫,眉如弯月,秀目微启,双目前视。直鼻,小口薄唇,双唇微  相似文献   

9.
仁者鲁迅     
张远山在其<鲁迅:一个被逼成思想家的艺术家>一文中,把鲁迅先生称为"仁者鲁迅"、"天真汉",并犀利地指出:"在鲁迅身上,仁慈的成分压倒了智慧的成分."针对别人对鲁迅先生"不宽恕"的指责,张远山是这样反驳的:"‘不宽容'正是鲁迅最独特的思想精髓和前无古人的文化品格,鲁迅正是以此傲立于文化巨人之列.否定鲁迅的'不宽容',就是对鲁迅的根本否定,在此前提下对鲁迅的任何其他思想与品格加以肯定,若非不得要领,就是别有用心."他还指出:"在他身上,恰恰体现出一种‘异常的残忍性和异常的慈悲件".……  相似文献   

10.
"滇西有家园,毗连南诏国.云之从龙,咏意古雅,虽不备‘晒经'典故,勿闻‘南现彩云',却也山色秀朴,地候宜人.幼时矢志塑育桑梓,游学青少年."这是云南白族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农学家、滇缅公路创始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先生简介自家身世的一席诗般话语.董泽字雨苍,1888年出生于滇西云龙县.自幼天禀聪颖好学,少年即就读云南甲种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11.
关索索考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12.
Guan Yu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igures in Chi- 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revered as "Martial Sage", enjoying the equal status as Confucius who is hailed as "Literary Sage". Sacrificial practices showing respect for Guan Yu have alway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have had broad and far-reaching impacts on the sphere of the Oriental Civiliza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e Chinese community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3.
唐向荣 《寻根》2002,(3):9-15
孔孟儒学发展至北宋时期(960~1127年),完成了“理学”博大精深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并出现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等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14.
史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利  孙周勇 《寻根》2002,(2):56-60
史姓可谓中国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商周时期的甲骨“史”字上部象形为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子,下部为一只手的形状。可见,“史”的本意是指那些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后来,“史”逐渐演变为专指记录国家大事、管理宫中典籍的人。职官制度确立之时,“史”的涵义进一步狭隘化为“史官”之意。中国历代都有史官之职,史姓正是中国姓氏制度形成时期“以官为氏”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在历史上特别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5.
扬州史公祠     
吴锡平 《寻根》2007,(1):139-141
自吴王开挖邗沟以来,扬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盛与衰、荣与辱,繁华与破落、鲜亮与幽暗,扬州一直穿行在这样明灭相间的历史隧道里,如同中国历史的一处缩微版通史。而史公祠则是扬州这座“也是销金一锅子”的风月闲雅城市的一个奇异所在,它赋予了这座古城的历史以重量和质地,它让人  相似文献   

16.
丰家骅 《寻根》2010,(5):108-113
<正>西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她的名字自古以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宋人张邦基说:"西施,美人也。三尺童子皆知其为越献于吴以亡吴也。"(《墨庄漫录》卷七《西施考》)她的故事流播极广,至明代还被改编为昆曲《浣纱记》,说她在灭吴后与情人范蠡一同泛湖而去,成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历史上果真有西施随范蠡泛湖而去的事吗?这种说法又是缘何而起的呢?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on Chinese communication has so far focu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al values on Chines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is Confucian-oriented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yle remains meaningful and in many situations powerfu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rofessionals, the paradox inheren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has rarely been researched. Moreover, China's three decades of rapid economic progress and unprecedented interaction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ve contributed to an emergent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yle, which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Based on th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 of Yin Ya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capture the paradox and change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oday's changing Chinese society. Implications for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he Chinese from practitioners’ point of view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徐广德  何毓灵 《寻根》2001,(4):65-72
安阳殷墟科学发掘70余年来,数次取得骄人成绩。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对殷墟花园庄村东54号墓的发掘,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集在这一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李理 《寻根》2009,(3):65-70
南有苏州桃花坞,北有天津杨柳青。知道杨柳青,是因杨柳青年画闻名遐迩,记忆里还有那个很著名的长联。  相似文献   

20.
李志超 《寻根》2008,(6):34-36
2007年9月19日安徽电视台新安大讲堂请胡小伟先生讲“关公崇拜”。事关德育,请继为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