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全忠 《寻根》2007,(4):4-11
台湾妈祖庙最多 台湾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地区,正式登记有组织的宗教活动有道教、佛教、回教、基督教、大同教、轩辕教等11种。由于宗教多,所以寺庙也多。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全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2万座寺庙,平均每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在这些寺庙中,妈祖庙又最多,  相似文献   

2.
朱定波 《寻根》2013,(1):29-35
明未清初,闽粤先民迁居台湾时为祈求平安与幸福,都从家乡带去了各自的信仰神明,并不断对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在台湾塑造了一批全新的民间信仰,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宋全忠 《寻根》2011,(3):35-40
人们来到一个新的甚至有点恶劣的环境,当无法自我控制之际,辟邪逐厉与祈安求福的民俗信仰便应运而生。于是,辟邪物不仅成为民俗焦点,更留下可贵而亲切的文物。台湾各地“石敢当”的广泛应用就是这样。台湾不管是城镇、还是山区,  相似文献   

4.
赵琪伟 《寻根》2012,(6):40-43
甘肃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与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毗邻,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连接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也是丝绸之路通蜀的必经重镇,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以盐为内容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除独特的井盐生产技艺(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与盐有关各类神话传说(如玉兔显井、泉涌卤水等)、奇闻逸事(如汉水龙王的传说、樊哙献盐、诸葛亮卤水洗尘等)以及民俗俚语(如盐神庙会,走到盐官吃了一碗咸饭等)外,浸透早期秦文化印迹的盐神信仰更是独具地域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峥嵘 《寻根》2014,(5):52-56
福建省南靖县城新中山南路与和平路交会三角地带,并列有三座庙宇,分别供奉道教神玄天上帝、佛祖广济祖师和自然神太阳公。它们紧邻在一起,共享一方香火。其中兴仁宫居中主祀玄天上帝,左边陪祀自然神土地公,右边陪祀儒教先师孔子。旁边的祖师庙,主祀的是佛教圣僧广济祖师,左边陪祀的是伽蓝大王,这还是佛教的护法神,但右边陪祀的是与佛教没什么关系的应圣王。最典型的是山城镇紫荆山下的登云寺,供奉有儒、释、道神祗57尊。  相似文献   

6.
唐金培 《寻根》2012,(2):37-41
历史上入台的汉族移民绝大部分是祖籍河洛地区的闽粤籍移民后裔。无论是迫于生计前往台湾垦殖开发,还是因为政权更迭或其他原因前往避难寻求生计,他们都不是以离开家乡为目的,而是以重返家园为旨归。加上岛内居民冲突频繁,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7.
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为龟蛇合体,象征北方的灵兽.在二十八宿中,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又是镇守北方之神.道教建立后,玄武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宋以后玄武又称为真武、玄天上帝,在民间信仰中仅次于三清、玉皇大帝等,演化成为独立的、人格化了的大神.通过造型艺术可以直观清晰的看到,龟蛇相绕的意象化涵义与真武伟岸的人格化造型及其信仰.  相似文献   

8.
王倩倩 《寻根》2021,(2):41-43
一 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黔中山区与湘西丘陵之间的斜坡地带.岑巩县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当地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思州傩戏等民俗活动独具特色,有多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风景名胜众多.  相似文献   

9.
晏慎钧 《寻根》2009,(5):132-133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是炎黄子孙的重要发祥地,汉族的姓氏大多源于中原。 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尤其朝代更替、天灾人祸等因素,中原人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特别是自秦汉到唐宋时期,河南人曾多次大规模南迁。过去民间有句古话:“宁肯往南迁一千里,不愿向北挪一砖地。”其中影响深远的两次人口大迁移均在唐朝。  相似文献   

10.
在道教众多的神灵中,被称为"太子爷"、"中坛元帅"、"金康元帅"、"罗车太子"等尊号的哪咤,受到相当广泛的信仰.这里,就其哪咤信仰的由来、演变以及在巴蜀传播的情况而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11.
土地庙情结     
谷祥云 《寻根》2006,(2):107-108
台静农先生曾来美国探亲旅游,自美国回台,在台大中文系闲谈时,他说:“美国有什么好,没有见过一个土地庙!”  相似文献   

12.
杨琳 《寻根》2007,(6):62-66
长寿面过生日最普遍的食俗是吃长寿面。这种习俗最早出现在唐代。[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唐人生日多具汤饼。"汤饼就是面条。[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三:"必食汤饼者,则世所谓长命  相似文献   

13.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14.
凝公  涂重航 《寻根》2003,(2):102-103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同治年间,发生了台湾高山族人前来“觅亲祭祖”的一桩事,被当时陈道平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载入家谱内。邓州市“台湾村”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自1983年在市台办工作的涂征于《中国建设》杂志发表了“中原的台湾村”一文以来,一些新闻媒体时有报道。但因陈氏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加之长期以来的政治因素所致,缺乏实物和文字根…  相似文献   

15.
姚向奎 《寻根》2009,(5):79-82
小冀背妆的源起 小冀背妆,是豫北新乡县小冀村民众在吸取戏剧、曲艺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据当地一通民国13年的碑文记载:“镇西南隅坤太街旧有火帝真君圣会,每年新春初七日为帝君寿诞之辰,十六例会扮背妆庆贺。神庥相传此会起自成丰年间……”  相似文献   

16.
潮汕移民与台湾民间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义 《寻根》2007,(4):17-20
民间崇拜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台湾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神灵崇拜。台湾的民间神灵崇拜有许多是属于"潮式"的,如三山国王庙、潮  相似文献   

17.
张金金 《寻根》2020,(2):108-115
客家人迁移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寻求发展,与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有限,人们生活在内陆闭塞贫瘠的山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应运而生。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建文 《寻根》2007,(2):60-62
2003年发掘的山西吉县沟堡遗址,在F1东北角出土一件“人面形器物”,“泥质灰褐陶,陶质疏松;无底,底边呈喇叭口状,出土时顶部盖一石板,人面眼、口镂空,分别用泥块贴塑出眉毛、眼眶、鼻子、颧骨、嘴唇的形状。嘴部及一侧眉部、眼眶处泥塑已脱落,  相似文献   

19.
宋全忠 《寻根》2006,(1):130-131
《寻根》杂志2003年第二期以《中原地区的台湾村》为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河南邓州市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邹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邓州屯垦定居。据陈氏家谱记载,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朝同治年间,曾有台湾族人前来“觅亲祭祖”。邓州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2002年12月,陈氏家族第13代孙、  相似文献   

20.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