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5,(7):26-32
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是培养、培训农村幼儿师资的基本范式。但是,我国目前仍未形成独立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模式存在"去农村化""单向度""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缺乏健全的"生态支持"和真切的"农村感",存在"功利主义"的不良取向。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优化其"生态环境",凸显其"农村境域性",坚持"多元与务实"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从"智业时代"的高度,整体看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是"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理解信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领会知识",教育信息化的前沿探索是教育智能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学习改革指出了新的路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证。智能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意义重大,要深入理解和实施中国政府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调查数据显示,75.4%的城市儿童表示"我愿意与外来打工的农村孩子交朋友",78.7%的城市儿童表示"我愿意与不同地方来的同学交朋友";但由于受到成人的影响,也有12.6%的城市儿童表示"不愿意与外来打工的农村孩子交朋友",10.9%的城市儿童表示"不愿意与不同地方来的同学交朋友",12.6%的城市儿童表示"不知如何与农村来的同学相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农村的村庄学校消失,村庄幼儿园兴起,农村幼儿园成了农村社会的文化高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靠政府",治理取向"唯城""唯农",治理目标"扶贫不扶志",治理过程"治标不治本"等困境。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在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建构供给时代发展和符合农村人文的治理取向;心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治理目标;探索"标本兼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指导思路上,只要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作文教学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物流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试图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要素",给农业注入活水,由此促进农业"二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赣南农村物流建设的"三维分析",探讨农村物流建设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农民当地化就业和提高农村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资源失衡;教师队伍薄弱;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突出;辍学率居高不下等.对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三十年办学经验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30年的办学经验可知,"农科教结合"已从最初发展农村教育的举措演变为国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三教统筹"极大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从"上挂、横联、下辐射"到"城乡、东西联合、合作办学",从"十百千万工程"到"一网两工程",从"边上学、边致富"到"公司+学校+农户",从"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到集团化办学,充分体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统筹性、联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也越来越好,从基本的"有书读"转向了"读好书",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目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将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农村教学点境遇堪忧当前,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现象尤为普遍。我国中西部农村教学点部分学科严重短缺,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很多农村教学点体育课是"随处放羊",音乐课是"唱歌走样",美术课是"欣赏欣赏",几乎没有专业教学规划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很难养成。农村教学点师资问题也比较突  相似文献   

11.
钟健明《老子讲义》一书,对《老子》的讲解有一定特色,与当前学界诸多同主题出版物有明显差别。作者几乎未引用前人注释,但他自己对《老子》的讲解主观性又较强。他认为"宇宙神"而非"道"是《老子》中最高范畴,对"一""慈""啬"等重要概念也提出自己的解释。关于《老子》原文中一些难解或有重大争议的话,这位作者也摆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老子道化、神化,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与儒墨显学从伦理道德立场言“道”不同,老子站在关怀世界终极问题的立场上言“道”,“道”乃是老子形上思维的基本命题,是关于世界之“在”的原理和方式,作为宇宙生成,发展的法则,作为人之生存的根据,“在”乃是“无”,“无”:“在”在有“不在”,“无”因此成为《老子》形上思维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8.
老子学说是以道为本位而展开的,对于道的品质、特征,老子从诸多方面予以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老子极力推崇道的品质和特征并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老子在宣传其以道为中心的学说时却不自觉地展示出了阴柔美的种种品质特征,老子学说中处处闪烁着阴柔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老残游记》的解读存在误区。这是鲁迅的谴责小说概念及其构建方法和推衍运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