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与思维作用的认知交际过程,表现为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的四个阶段层次,呈多维的心理模式。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过程的最高层次,从本质上说是读者对文本的批判性分析解读过程,其中包括读者对文本结构分析、艺术赏析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心智活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以语言知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为其根本任务。本文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机制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创造性思维属于思维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最高境界的体现,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笔者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分析,从中让读者体会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使之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数学教学区别于传统数学教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诚然,真正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是指那种关系到创造有社会价值第一成果的能力,这当然不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然而创造性数学能力的获得,非一日之功,它必然是在较低层次上的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学数学教学则有责任训练、培养学生获得这种较低层次的数学创造能力,为将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数学能力作必要的准备,这里所说的较低层次的数学创造能力,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前人已知而对他们来说却是  相似文献   

4.
对阅读动机进行具体阐述和深入剖析;创造性把阅读需求层次分为被动、一般主动、积极进取三层次;针对读者不同阅读动机,分别提出心理、宣传教育、培训竞赛、方法、艺术、学科、素质提升等多种导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合印 《文教资料》2005,(23):45-46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语文教学在讲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创造仿生学,发明家制造侯风地动仪等;第二层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指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上的创造性开发。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属于第二层次。这两个层次并非截然分开,第一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第二层次创造性思维飞跃的结果。语文教学对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独到之处,而创造性思维对语文…  相似文献   

6.
洪忠民 《考试周刊》2009,(23):213-215
在西方,翻译常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译者翻译原作是一个“创造性叛逆”的过程,读者阅读译作也经历了一个“创造性叛逆”过程。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以译者和读者两个身份来具体阐述译者在翻译中和读者在阅读译作时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珺 《现代语文》2007,(9):119-120
古诗词的翻译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同一原作的各种英译本也褒贬不一。究其原因,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和读者的审美感受密不可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宋词《虞美人》两种译本的浅析,试图探索古诗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所应遵循的原则,使读者感受到同样程度的原作之美。  相似文献   

8.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应该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馆员的潜能,以便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服务。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认为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读者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增强馆员的读者服务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鼓励并督促馆员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馆员的人文素养;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  相似文献   

9.
扩展20世纪的儿童之爱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身上,21世纪教育世界“学生为本”的呼声迭起,然“生本教育”有不足,教师也是“本”;“创新教育”存缺陷,其片面的技艺层次的理解操作要提升到全整的生命本体层次的实践。师生为本,制度创新,创造性教学共同体的建构生成,创造性生存、创造性生活、以生态原则创造性地善待生命和弘扬生命价值,应该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追寻语文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至少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用好”、“用足”教材,即教者在深入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紧贴着教材文本的地面,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艺术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美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专业教学当中,通过器乐教学向学生渗透美学,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技能,而且也能学习到音乐美学知识。这样通过美学的渗透能更好的促进器乐教学,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名牌意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要让一个品牌享誉世界,除了产品本身的硬件以外,一个好的商标名无疑会让其如虎添翼。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提出在对泉州本土商标进行翻译时须从法律、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关照。  相似文献   

13.
其实,在全球化浪潮汹涌不已的今天来讨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化问题,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进行传统美学的现代化的必要性问题,然后才可在此基础上谈其可能性.应当知道,全球化并非就是某些人眼里的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实际上,对话的不平等性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文明冲突论的背后,所揭示的其实也就是这一问题.换个说法则是,这一对话中存在着的是话语权的争夺问题.包括美学研究在内的整个学术领域,并不是单纯透明的象牙塔,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化,其实质就是要在美学研究领域凸现或争取我们自身的话语权力.所谓必要性,即在于此.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话语权的争夺,并非简单盲目的民族主义冲动.  相似文献   

14.
把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是要在产品设计上贯彻形式美法则,做到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要在营销过程中按照美的要求来提升营销人员的审美修养,并在广告的视觉美和听觉美上狠下功夫;三是要在企业形象策划上运用美学原理,使之真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功利性与审美性是我国传统教育呈现出的鲜明特点。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的功利性并没有因为走进现代而被削弱,而教育的审美功能却日趋黯淡。学生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功利性与审美性二者关系的调和上,而要实现二者关系的矛盾统一,审美教育是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以教育的审美性为"先天条件",以审美活动为"媒介",以培育"审美的人"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印度美学的基本特征:印度美学与宗教有着紧密联系;印度美学既是现实的又是超验的、既是崇灵的又是崇肉的,具有灵肉对立统一的双重性;印度美学的目标指向终极的和谐;印度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几个特征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印度美学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理性在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结构主义美学紧紧抓住语言指涉的不确定性,集中力量打击作者主体性,企图取消作者主体性在文学文本中的中心地位,以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为文学艺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树立典范。事实上,结构主义美学不可能摆脱主体性的束缚,这是由结构主义美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者试图对结构主义美学反作者主体性这一现象以及结构主义美学何以不能摆脱主体性束缚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以加深对结构主义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幼儿舞蹈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人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通过创编幼儿舞蹈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的创造力在美的陶冶下得到开发,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是以对美学学科本性的审思为其先声的。对美学学科本性的审思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 :其一 ,美学是区别于自然科学也有别于一般社会科学的第三种学科 ,即人文学科 ;其二 ,美学学科存在的根据主要不在于提供一种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或规律 ,而在于寻思生活的意义 ,创设人生的价值 ,提供人文的智慧。美学的学科定位带动了美学研究从本体论承诺到方法论立场的转变 ,也使走向现代的中国美学人文关怀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美学在美英等国初露端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迅速发展。国内从两年前开始关注“生态美学”,但缺乏深入研究。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有所论述。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