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四川南部地区泸县境内石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南宋时期的花鸟兽石刻浮雕画像,其中花卉雕刻内容有:莲花、菊花等;鸟类有:双凤、双孔雀等;兽类有:狮、鹿等(图1)。这些石刻浮雕画像表现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体现了南宋时期川南泸县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人瞩目。图版6是刊登在《成都万佛寺...  相似文献   

3.
本课依托“石说新语——中国古代石刻画像书法拓片艺术展”,立足汉代画像砖以形传神之美,研学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吹塑纸拓印的知识技能为手段,鼓励学生以汉代画像砖中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创意实践。本课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美术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发挥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价值,是馆校合作特色课程中美术课程学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巴特农神殿位于雅典卫城中央,建于公元前447~432年。其大理石檐壁图案装饰有160米长,1米高,上面刻有充满宗教和神话色彩的雕塑,延伸环绕神殿柱廊的顶部。整个浮雕饰有大约360个人物肖像,250余个珍禽造型以及奥林匹斯山12个神灵的画像。200年前,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外交大使埃尔金雇用工匠把其中半数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锯凿后劫走,至今这些雕刻装饰的残片仍罔置于雅典、伦敦和巴黎三地。珍宝返回仍未可期,但现在考古学家和公众可以在这个由希腊政府创建的网站上目睹到完整的浮雕图像并浏览解读文字。该网站把现陈列于英国博物馆的幸存…  相似文献   

6.
说明面料浮雕化在服装设计中的价值,结合面料浮雕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指出面料浮雕化可作为服装肌理变化的手法,对服装起到良好的造型功能和装饰功能.利用面料浮雕化,采用面料质地与雕塑感相差甚远的柔软纱质面料,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突出体现软雕塑的力量感.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章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綦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拭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商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7):107-112
石城山岩墓石刻浮雕多达300余幅,跨越历史时空近800年。丰富的石刻艺术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僰僚人、彝人和汉人多民族和谐发展、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其写实造像风格与独具特色的装饰图案相结合,充满了艺术魅力。研究石城山岩墓艺术石刻,旨在为民族和谐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商丘现存碑刻具有岁月久远、空间跨度较大的特点。从存藏的方式来看,分公藏及民间散存。商丘现存石刻可分刻石、碑碣、摩崖、墓志、经幢、石柱铭刻、造像题记、石刻画像题字、建筑铭刻九大类。通过对商丘现存石刻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详细描述商丘石刻的存世数量、时代分期、地理分布、形制分类和丰厚内容,评估商丘石刻的重要价值,可为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以画像砖石为代表的汉画像艺术,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生产、生活的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哲学观、社会意识等,可谓无所不包。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言:"这些石刻画像(指汉画像石)假如把它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西方椅子异同的比较和研究,提出当代中国椅子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新理念:材料多元化、结构多样化、造型元素符号化、功能现代化等,以期对当代椅子的研发以及更广泛的家具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郴州市境内的《坦山岩劝农记》摩崖石刻是国内现存不多的南宋早期劝农活动文献,但学界围绕该石刻进行的文献整理和背景研究的工作尚有不足。在对该文献进行全面校勘、整理的基础上,考证其内容背景,分析其多个方面的价值,进而修正了地方志记载中与该石刻相关的某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唐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所撰《柳州路文宣王庙碑》,(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立,今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是国内现存最早收录柳宗元石刻画像和柳宗元修复文宣王庙全过程的石刻。  相似文献   

14.
李慧敏 《现代语文》2007,(12):25-26
本文主要从历代尤其是汉代石刻画像上的祥瑞画面及历史上有关文献的记载,谈了吉祥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在人们观念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兰 《华章》2011,(20)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宋墓所代表的石室墓葬是南宋时期流行于四川盆地的主要墓葬形式之一,其内装饰的精美石刻,体现了南宋时期四川的整体艺术水平.其图像题材极为丰富,飞天石刻虽在其中不占有数量优势(仅有8件),但其题材特殊、画面精美,是飞天图像中国化审美的产物,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独具一格的重生之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远古时期,伴随着线刻技术的发明,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造型技术和装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而今浮雕艺术运用在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如:日用品、工艺品,尤其是建筑物上的浮雕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这些浮雕从功用性来看,可以分为纪念性浮雕、主题性浮雕和装饰性浮雕三大类型;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的处于浮雕艺术萌芽时期的质朴的风格,它那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对研究我国绘画雕刻艺术的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江苏的汉代画像石刻主要见于徐海地区,以埋入墓室和嵌入桥梁建筑的为多。而摩崖画像石刻却仅见于连云港的孔望山,这种把(山严)(山严)直上的陡崖作为天然的画面,依着壁立迭次的山石塑造大批的人物形象的汉代摩崖画像石刻,在全国来说,亦属少见。一九五六年,被公布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凝聚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达到了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及其造型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造型艺术应用价值的剖析,挖掘其在洛阳唐三彩造型设计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从中汲取其造型艺术的精华元素,改变洛阳唐三彩造型单一的局面,推动洛阳唐三彩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孔望山发现的石象系东汉摩崖造像,石象身高2.6米、长4.8米、宽3.5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石刻.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锦屏山(古称朐山)的东北,在市区新埔南五里,高程129米,由花岗片麻岩构成.秦汉时期,孔望山一带就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地.秦始皇35年曾立石朐界,为秦东门.朐山的西侧是秦汉朐县故址,西汉曾在这里设铁官.佛、道教的盛行,是产生孔望山佛教艺术的基础.孔望山摩崖造像在山的西南山崖上,东西长约17米,高约8米,石刻画像是依山崖的自然形势雕成,最大的石像高2米左右,造像可分为两类,浮雕和线雕,也有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线雕是先凿出突出岩  相似文献   

20.
伪齐,横亘于金之南疆、毗邻南宋的蜗角小朝。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加之书刻文献资料匮乏,鲜有研究者问津。借助石刻文献史料和新发见的石刻实物,对伪齐阜昌时期的书刻留存、书法风格以及审美取向作出梳理,继而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将其与南宋、金时期的书法创作审美取向进行横向比较,对伪齐书刻的书学价值与书史学地位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