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近年来在音乐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衍生出了“原生态唱法”的概念。加上中国音乐界现在公认的“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现在就有了四种声乐唱法。唱法的分类有其内在的规律,原生态唱法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理论界尚无定论,由此引发出对唱法分类的思考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唱法在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下称《青歌赛》)上的闪亮登场,着实让我国广大电视观众有些措手不及。于是,在2006年第十二届《青歌赛》举办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包括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在内的关于“原生态唱法”的讨论热潮,并随着在《青歌赛》“休战期间”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即2006年6月10)的到来,来自四面八方的称赞声更是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重拾原生态唱法,明确原生态唱法的地位,描绘原生态唱法发展蓝图等三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以启发和思考,推动原生态唱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大公 《文教资料》2011,(20):64-65
歌唱的方法随时代的要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演变、在发展,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主流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四大唱法。本文着重简述这四大唱法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使许多人认识到了原生态民歌的魅力,而2006年CCTV青年歌手大赛上原生态唱法的出现使原生态音乐开始受到众人的瞩目,在中国出现了一场原生态音乐热潮。所谓原生态音乐,是指成长在我国相对偏远的农村汉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了解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分析原生态音乐的唱法与风格特点,研究原生态民歌的原生派及学院派的论战以及传承价值,探讨原生态唱法在推动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音乐界对“科学唱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只有西洋唱法才是科学的唱法。本文从我国歌唱艺术的历史、现状出发,认为我国的传统唱法是科学的唱法,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唱法具有物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性质,同样是科学的唱法可以在风格上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领域三大唱法中唯一具有纯正"中国血统"的唱法,但多年来由于业界对"民族唱法"概念模糊、模式不定,出现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唯权威论"、"唯作品论"、"唯高音论"等各种现象,使得歌唱者们陷入了对唱法概念不明、评价标准不一、作品内容不清的尴尬境地。虽然"混合评委"的评判模式避免了"单一评判"有失偏颇的问题,但对"民族声乐体系"整体构建的形成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厘清"民族唱法"概念、完善"民族声乐体系"是"民族唱法"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艺批评中的“真、善、美”一直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求真”、“求善”、“求美”是所有艺术家追寻的终极目标,真、善、美也是唱法的至高境界,我们以文艺批评的标准来审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其实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不同的风格,风格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今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被“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一种叫做“原生态”的演唱形式深深吸引。那古色古香的简朴器乐,那自弹自唱自演的独特表演,那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那原汁原味的声韵气息,那土生土长的民谣乡曲,或妙曼悠长,或粗犷豪放,听起来是那么振聋发聩,那么耐人寻味。我不由地反思与“大奖赛”同期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既没有用多媒体,没有用网络,也没有过多的资料搜集,也没有用图画渲染,也没有用音乐烘托,更没有用表演来演绎语文课堂,只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艺术形式的分类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唱法”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它们的融合现状的分析,指出“三种唱法”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各种唱法之间是相互交融的,相互融合是各种唱法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认清“三种唱法”的发展趋势,才能形成中国化、民族化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的中华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3.
万载傩舞也被称之为"跳傩"是一种以祭祀、祈福为载体的古老仪式。经过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在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中,傩舞表演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这种戴着面具的舞蹈表演具有显著愉悦身心、健身以及一定的育人作用。万载傩舞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傩并没有因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反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艺术表演。因此,保护并传承万载傩舞这一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体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声乐作为一种歌唱的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今天,声乐艺术已发展成一门科学。由于训练得法,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声乐家。他(她)们在声乐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声乐艺术的包容很广,所有以人声演唱的音乐都涵盖其中,除按照演唱作品的不同类型分类以外,在我国还按用声的不同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种唱法。本文就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做一比较,或许对声乐界同行有所裨益。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概念比较美声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唱。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是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的艺术追求倡导写作回归真实,这固然是可贵的,但是有两种原生态需要警惕。一是罗列生活,堆积琐碎,  相似文献   

16.
吴瑜 《华章》2013,(19)
在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类音乐形式之间相互融合,交叉发展逐渐成为现代音乐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在歌唱领域,很多歌手的演唱很难被归为哪一种唱法,演唱者在诠释某一首作品时,往往会运用多种唱法的技巧。越来越多的专家及业内人士也不再拿唱法的框框限制歌手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允许歌手在歌曲的唱法处理上加进适当的个性化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听众欣赏品位提高,审美意识进一步的多元化,各类融合了多种形式和唱法的歌曲也层出不穷,为歌唱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交叉”型的艺术形式逐渐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原生态"成为近些年文化市场的显著现象,而对"原生态"的界定却是模糊的,"原生态"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对"原生态"如何进行形态判断和价值判断?"原生态"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批评学上的启示和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力求能使读者对"原生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现代的大多数年轻人心中“原生态民歌”是一个听说过但是不了解的名词,但是中国音乐要发展,要走向世界,要对世界文化的完善和发展作出贡献,就必然要保持本民族的个性与特色,就必须要保护与传承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文章提出将原生态民歌艺术引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的意义和设想,加强年轻一代对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外来艺术的油画,在中国土地上如何进一步发展,所涉及的已不仅仅是中国油画领域的问题,而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寻求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格局中,中国文化的定位和中国文化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